德育教育 不妨从分享美食开始

德育教育 不妨从分享美食开始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自私、不体贴人、难伺候。细细想来,大多和家庭教育有关。自从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在这种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如果不是家长有心培育,很容易养成乖张自私的习性,凡事只以自己为中心,完全没有换位意识,久而久之,自私自利便成习惯。
那么防止自己的孩子也出现自私乖张的坏习性?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小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美食!
一个妈妈的心声
尊老爱幼是人之常情,本来无可厚非,可是现在的家长一味强调给孩子吃好的、穿贵的,有什么好吃的,留着给孩子吃;自己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新的;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要孩子伸一根手指头。可到头来呢,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为什么连不会说话的婴儿都知道把好吃的东西往自己嘴里塞?别人要,他也不肯;别人吃了,他还会哭呢?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认为自私是人的天性。时下长辈们的做法无意中把孩子的这一天性进行了“发扬光大”,无形中为自私自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事羡慕我有个有礼貌、懂事、乖巧的儿子,问我有什么窍门,其实方法很简单:从小与你的孩子一起分享美食吧!
中国有句古话:桑树条子从小育。又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孩子什么也不懂时,出于怜爱,我们把最好的东西喂给他。可当孩子稍大些时,我们就应该让他学着大人的样子,拿给大人吃。这个时候,做长辈的不要不好意思,更不要拒绝,以此培养孩子与大家分享东西的习惯。
记得儿子三岁时,一个人在啃火腿肠。说实话,我根本不想吃,但我还是伸出了手,连试两次,孩子自顾自啃着,还转过身去。我的做法是:夺过火腿肠,扔到了屋后的小河里。等他哇哇大哭过之后,我再给他上课、讲道理,让他明白这样是不对的,以后他就不会如此小气了。有的家长经不住孩子一哭二闹,生怕他哭坏了身子,其实“哭一哭,长一长”嘛,据说还能增加肺活量呢!有的家长图清静省事或者不当回事,一笑而过,那么很容易埋下伏笔,助长孩子的私心或被孩子看穿利用,等孩子再大些,就有得家长哭啦。
过了两年,孩子大了,变聪明了,也有思想了。有次午餐时间,还没等我坐下,他先夹起几个肉圆装到自己碗里,看我瞄着他碗里的肉圆,还眼疾手快地逐个咬了一小口。也许有的家长不仅不会责怪孩子,反而会觉得孩子变聪明了,由此坐失教育的良机。这一次,我就明确地告诉他: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会趁他睡着了吃好东西,或者干脆躲在外面吃完了再回来。可是妈妈为什么要和你一起分享呢?因为妈妈心里装着你,疼爱你呀!你这样做,太伤妈妈的心了!孩子知道错了,以后虽然反复了两次,但慢慢地不再故伎重演。
后来,孩子要求由我来分“好吃的”,一开始我还惊异于他的进步,仔细一想,不对!我分了,他就可以先挑了。因为我们的规则是:谁分了,就没有资格先挑。看着儿子坏坏的笑,我知道猜对了。于是我让他来分,他不肯。我说:“那么只有我来分,由我先挑了。”儿子急了,说我违反了规则。我装着委屈的样子:钱是我挣的,辛苦了一天,该补补了。凭什么就该我分你挑?儿子也振振有词:因为我小,需要快快长大!我只好搬出“孔融让梨”的故事:“因为我小,所以拿小的”。儿子无语,从此,我顺理成章地享受了几回“美味”。再后来,作为他懂事的奖赏,我把最好的一份奖给他。到最后,我们谁也不会计较谁分谁挑,而现在我们已不再分而食之,而是互相谦让着一起分享美食。有时,我们还会装模作样、一哄而上地解决美食,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从小与孩子一起分享美食,使孩子从小知道爱与被爱,长大了才会体贴家人,关爱别人,才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我很欣慰儿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脚部踏踏实实:
儿子五岁时,朋友带着女儿来访。我和朋友在聊天,惊异地发现儿子把荔枝剥好后一个个排在那里给小妹妹吃!我可从来没有教过他呀!朋友走后,我问儿子:“你不是最喜欢吃荔枝吗?自己怎么不吃?”儿子的答案是:“小妹妹也喜欢吃,她比我小。”
儿子上初中时,班上有个路途遥远的同学骑着一辆沉重的山地车,儿子主动把自己轻快的单车与他交换,还说:“我家这么近,我都骑得七上八下,他骑还不累死!”有次给班上同学捐款,我说:“我身边只有一张50元的零钱。”儿子说:“100元不会嫌多的喂!就捐100吧!”你看,他的爱心比我还大哩!
汶川大地震时,儿子在外读高中,捐了身边仅有的10元钱,回来得知我和他爸捐了1300元时,愧疚的心才感到欣慰。
学校放假回来,儿子说蚊帐的带子挂在床上了,我责问他怎么不好好解下来,他振振有词:“别人的蚊帐还挂着,楼下司机等得急,带子系得紧,我总不能把人家的扯断,我只有把自己的扯断了。"
与 儿子聊天时,得知他经常利用自修课、课间帮助同学解题,我的态度是应该多请教学习更好的同学,提高自己。他竟然说:“大家都像你怎么想,谁还会来教你?” 期末考试回来,他又告诉我说下学期要重点帮助一位同学学习物理,理由是:“那位同学虽然很努力,但是少有进展,我讲的他更能听得懂。”我终于明白,成绩不怎么冒尖的儿子怎么可以高票当选副班长了。
前两天,儿子帮我处理了我的比较棘手、长了一半的灰趾甲。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坚信:他会成为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会成为一个对人民有用、对社会的人。
上星期,看韩剧《百万朵玫瑰》,剧中一个小镜头深深感染了我:大冬天,爸爸从外面买回热气腾腾的面包,拿了一个面包递给儿子:“赶紧吃吧!”没想到儿子却拿着面包对爸爸说:“爸爸,您先吃!”更没料到的是爸爸说:“我们一起吃吧!”我们好像已习惯了为儿女着想、考虑,从不奢望子女回报什么,可事实上,我们收获了什么?
么么提醒:如果真的爱你的孩子,不妨学得“自私”一点,从小就要求孩子将美食与你分享。要知道,美食能带给孩子的更多,不妨借助美食,让孩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知孝悌、明礼仪、重廉耻,成为一个顶天立地可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