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争议”警示公共决策须审慎而为

144
作者 麻麻麻麻吖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03 10:56 字数 4662 阅读 900评论 0
老舍作品研究性阅读——从《骆驼祥子》到《茶馆》

  广州中考网2月25日讯:“中考争议”警示公共决策须审慎而为。广州“中考新政”引发强烈民意反弹,历时一月欲断难断。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在上周的座谈会上坦承,上级有政策,市民有诉求,两头都有压力,正在争取看能否在指标上有松动,但“取消政策可能性不是太大,不敢指望。” 作为一项公共决策,以“指标到校”为核心的广州“中考新政”掀起如此大的风波或许出乎教育部门预料。虽然政策走势尚无定论,但事件的来龙去脉已发人深省。在此事件中,自始至终的焦点在于中考新政被指“突袭”。对家长提出“指标到校”应设缓冲期等意见,教育部门最初强硬表态“执行上级指示是要坚持的”,“不影响实施的时间”。眼见风波不止,转而承认新措施“在行之有愿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不能贸然作断”。这已暴露出“新政”的制定确有不周之处。

  应该说,国家和省设定以“指标到校”缓解择校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大方向没有错,执行上级政策也理所应当。事实上,来自各界“反对派”的观点并没有否定这一原则,而是质疑到了中考“临界点”才改变示范高中优质学位全面公平竞争的“评选规则”,会给部分人制造不公平。很简单,家长要求的不过是中考政策的“预知”,并如取消部分高考加分政策一样设有缓冲期。

  追根溯源,不难看出“中考新政”所以引发风波在于忽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没有容纳各利益方的博弈。虽然“指标到校”2009年就开始研究,但调研细节及实施时间表一直秘而不宣,直至将问题在座谈会上托底,仍难以回避家长代表驳斥的“你们酝酿很久,但对我们家长来说却很突然。”“你们思考了多久很重要,我们什么时候知道也很重要。”如此诉求合情合理。中考“班车”半路改道,“乘客”当然有权反对。

  可以设想,如果几年前政策制定部门就敞开门进行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准确掌握和掂量各种意见及可能引发的震荡,最终出台的中考新政又何来如此剧烈的风波?如果教育部门不是机械地以“执行上级指示”等强硬表态回应家长诉求及舆论质疑,又何以造成风波升级?

  从执政角度看,大凡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皆应有充足时间进行广纳民意民智的讨论和意见征集,而不能“闭门造车”,以期将政策可能带来的震荡降至最低乃至完全消除。毫无疑问,中考新政影响面广,属重大公共决策的范畴。其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的程序,细节设计更应当审慎而为。

  如今,有关中考新政的争议欲断难断,呈现骑虎难下之势。教育部门召开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补上“磋商讨论”这一课,各方意见应当得到真正的尊重。而不能如以往某些公共决策争议一样,讨论、征求意见只是走“程序”,政府部门既定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这是公众所不愿再见到的。

  眼下,虽有示范高中学位“指标”分配和降分录取标准或下调的预期,但若政策立即实施的关键事项不变,显然难掩决策程序原有的弊病。即便强硬推行,也必然留下话柄。须正视的是,“指标到校”还不能说是完全缓解择校热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灵丹妙药。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未从根本上消除,示范高中的择校问题依然允许“正常”存在,“指标到校”就只是治标之计。从“中考新政”风波中可以看到,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而且刻不容缓。【完】

  小编推荐相关阅读:

  中考新政“指标到校”宜渐变不宜突变

  中考座谈会激辩“指标到校”三大焦点

  中考新政制定政策全过程应该透明化

  座谈会后中考新政实施尚无明确答复

  家长对中考新政“调研多年”毫不知情

  广州中考新政座谈会七大未澄清问题

广州中学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