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政莫以公平名义制造新的不公平
老舍作品研究性阅读——从《骆驼祥子》到《茶馆》广州中考网2月26日消息:中考新政莫以公平名义制造新的不公平。广州中考新政自征求意见稿发布之日起,争议一直僵持着。广州中考新政打着教育公平的旗帜,却让“九成人反对”。中考新政是否以公平的名义制造新的不公平?下面请看详细的新闻报道:
“广州中考新政”出台引发争议。有家长拉横幅抗议,网站调查显示也是反对者众,反对方从政策制定程序、出台时机选择、政策公平性角度提出种种质疑,尽管广州市教育局在民意压力下召开座谈会,给予回应,但“取消政策可能性不是太大”,只愿小修小补的结论,不免让人觉得遗憾。
面对政策出台时机的质疑,广州教育局的答复是依据中央和省的政策,早就该实施。一个政策的制定不依据实际情况,调查民意;不通过民意机构的审议批准,而是以上级为准绳,既违背程序正义,也难言实质正义。临时修改规则,拿一批无辜的人充当实验的白老鼠,强迫民众接受,受损者心寒,得利者心惊,谁都无法保证下次被上级实验的不是自己。这也是众多公共政策不受欢迎的原因。表面看是时机的错误,背后凸显的是管理者高高在上以及思维的僵化。
就政策本身看,官方强推的新政,核心集中在“分区招生”和“指标到校”上,所谓的公平性探究起来也是乏善可陈,甚至有开倒车的嫌疑。除了规定的指标生之外,让越秀、海珠、荔湾的高中只招本区的学生,此种限制自由流通的做法仿效的是2002年高考改革的思路:让各地的高校除了一点计划的指标外,只招各地的学生,从出题划线都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结果是把各大高校进一步变成地区学校和权贵学校,好听点是画地为牢,不好听的是在强化地区隔离,本质上是户籍制度变本加厉的表现。分区招生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户口转移到越秀区,越秀区学位会更加紧张,对广大没越秀区户籍的市民此举是在加剧不公平。
为了修补“分区招生”凝固化带来的弊端,又拿出“指标到校”作为公平的噱头,将本区内的优质高中名额拿出一部分平均分给本区域内的初中,貌似公平;亦或者说两个方案的逻辑思路体现了某种人为的设想,先分割后治理,以期先通过小区内的平均,最终实现大范围的公平。暂且不说这是乌托邦的构想,“指标到校”与分数竞争之间该如何抉择?“指标到校”整个过程到底如何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究竟由谁在实践过程中监督其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执行?“指标到校”造成的后遗症如何来弥补,利益受损的学生如何对待?一整套做法都没有相应的解释与配套,现有的公平都做不到,长远的公平就能实现?
择校问题首先是供给不平衡性所导致,如果有更多优质的学校,大概没有人会打破头挤去越秀区或者名校;如果不能增加供应量,拆分现有强势的教育资源,让公办学校回归本位资源平均化,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再次要的问题是保证形式公平,如果没有更多优质的学校,自由选择的机会较少,让大家都来参与公平竞争才是出路。【完】
小编推荐相关阅读:
广州中考新政座谈会七大未澄清问题
“中考争议”警示公共决策须审慎而为
中考新政“指标到校”宜渐变不宜突变
中考新政制定政策全过程应该透明化
座谈会后中考新政实施尚无明确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