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当家长?专家的技巧你不妨试试
一学就会的基金课 成为朋友圈最会赚钱的人上个周末,本报新教育周刊报道,杭州一小学要求学生家长持证上岗。学校做了一本70多页的上岗指导手册。这本名为《做父母是最伟大的事业》的手册包括家长培训课程、家长悦读计划和家长实践项目。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侯晓远,也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与这个学校的想法不谋而合。
由“问题学生”想到家长教育的不可或缺,跟学生反复谈话积累了许多案例和素材。关于如何教育孩子,除了理论构建,侯教授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独特有效的方法。
教育策略一
孩子犯了错误
父母不要一直唠叨他
案例:七八年前,物理系有一个年轻的女教授,一次问侯教授,孩子犯错了我总是说他,可是不管用,孩子爸爸也不管,怎么办?
侯教授:问题出在妈妈身上。为什么这么说?古代有个词叫“严父慈母”,母亲管养,父亲管育。现在变成了“慈父严母”,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妈妈管得多,父亲不怎么管。
遇到问题的时候,母亲喜欢情绪化表达,感觉自己在尽责任,还怪罪父亲不尽责任,无动于衷。
母亲说得太多,孩子会慢慢疲掉,练出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对母亲的话充耳不闻。
这时候,沉默反倒是更理智的处理方式。任何人犯了错,都会反思,孩子也一样。
父母说得太多,反而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反思的空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图片来源:网络
教育策略二
给游戏成瘾的孩子立规矩
给他一定的讨价还价的空间
案例:家长研讨会上,有一个学生提出,他的孩子快上初中了,现在游戏成瘾,不知该怎么办。
侯教授:研讨会上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个就是跟孩子定协议,控制他的游戏时间,并给他一个选择,并不完全禁止游戏,但是对游戏时长作出规定:一旦超出时间,需要达到额外条件,比如成绩上会有更高要求。
实际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最好能给孩子一定的讨价还价的空间。
去年年底的聚会,我见到了这个孩子,从他的言行举止观察,孩子的心智有所成长,家长也没有之前那么焦虑,说明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
教育策略三
在孩子的心里“埋种子”
引发他们的科学好奇心
案例: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好奇心?利用学校的优势,侯教授搞了一次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们带孩子来看。
侯教授:这个实验是这样:有两个球,看似一样,一个重一个轻。
问孩子们,一松手,球落地是不是有先后?大多数孩子都知道,差不多同时落地。
然后到了展示“魔法”的时间,我对着重的球吹一口气,然后把球放到两个一样的管子里,管子也没有吸引力。
一松手,轻的球和原来一样,啪地就落地了,那个重的球,则是缓缓落下。
我会告诉大一点的孩子,等到学了高中物理,就大概能明白其中的原理,要彻底明白,则要进大学以后。
实际上这是因为电磁感应。重的球是有磁性的,而金属管是非磁性的。磁体在运动中,磁场在变,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的电场,这个电场会阻止磁场的变化,就会产生一个阻力,阻碍它的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办法,我称之为“埋种子”。这个种子一旦埋好之后,可能会迸发出来:我要努力学习。这个种子什么时候迸发出来,不知道,但是引起了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
图片来源:网络
教育策略四
有意制造一些小的挫折
让孩子“能上能下”
案例:见多了名校学习成绩好,但没有与年龄相应的心智的孩子,侯教授更重视女儿的心智的成长,常说“成绩不重要”。
侯教授:女儿有一天问:为什么你们从来没有因为成绩责备过我,更别提打我?别的同学要是成绩不好,回家是要被打的。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女儿对成绩确实没那么看重。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她被选为大队长,在班级活动中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影响了学习。
我们和老师沟通之后,巧妙地拿掉了女儿的大队长职务。
从“三道杠”变回“两道杠”,女儿一度非常失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戴“两道杠”。
我反倒内心暗暗窃喜。让女儿受一点小小的挫折,比起一帆风顺的成长,孩子的抗挫力会更强。
现在女儿在美国波士顿学院读教育心理学,因为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力强,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过得很开心。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链接:
面对孩子的生理缺陷 家长应该学学王菲李亚鹏
孩子爱撒谎怎么办?专家说孩子撒谎得这么办
如何给孩子挑衣服 孩子秋冬衣服挑选几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