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本相对于统编本有哪些变化

144
作者 谁解我寂寞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22 11:04 字数 5277 阅读 965评论 0
揭开古诗词密码:80堂人人可掌握的文言语法秘诀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将开始使用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会相应提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将开始使用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又称“部编本”教材)。此次教材改版,将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幅高达8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会相应提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部编本”的新变化,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快一起看看!

“部编本”语文教材筹划已久

语文教材改革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筹划已久,“大有来头”。2012年3月“部编本”教材编写启动,历时5年多完成,由于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编写,因此业界称为“部编本”教材。教材编写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

变化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

新编的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部编本”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

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诗词为主,如《木兰诗》《悯农》《游子吟》《出塞》《过零丁洋》《示儿》,还有一些文言文,如《愚公移山》《十二章》《二章》《出师表》《少年中国说(节选)》;增设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说:“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我们的教材,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好‘中国底色’,要使我们的孩子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变化二:注重强化革命传统教育

与此同时,“部编本”教材注重强化革命传统教育,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清贫》《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为开阔学生视野、培育科学精神、增进文化理解力,语文教材注重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精华,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

选文涉及革命领袖和历史人物如列宁、高尔基,科学家如居里夫人、法布尔,自然和人文景观如荷兰的牧场、埃及的金字塔。选入的知名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根的《谈读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等。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外国作品约占总篇数的10%。

变化三:培养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

这次更换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汉字学习提到了拼音学习的前面。

以往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教材首先是教授拼音,教完全部的拼音后才开始教识字。而新的“部编本”教材则把拼音学习推后,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边学拼音边认字。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全国语文教研员部编本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动情地举了个例子: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让他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此外,新教材还将致力于解决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读书少读书的问题。温儒敏介绍,“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新教材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