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榜”体现学校实力还是功利展示?
来源:文汇报
今年新学期开学,一些初中和小学都在校门口的显眼位置,用“大红榜”贴出了毕业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一连串升入“名校”的名单,成了学校的“形象广告”。然而,一些教育专家却认为,用“升学榜”代替“大红榜”,可能会使“让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大打折扣。
“升学榜”体现学校“硬实力”?
近年来,在一些小学、初中或高中,以“升学榜”代替“大红榜”,似乎已习以为常。有一所小学从前年开始,就在校门口贴出升入“上外附中”等名初中的“大红榜”。校长说,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质量”。后来,学校索性在校门口做起了固定的专门橱窗,每到招生季节,就把学校毕业生中考进“名校”的学生名单,用“喜报”的形式向社会传播。而在一所以美术为特点的高中,考入“中国美院”的学生名字,比考入一般大学的学生名字要大很多,“考入知名大学,学生为学校声誉作出的贡献大,名字突出一点,也不足为奇。”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如此解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家长都希望孩子考名校,学校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