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太多:小升初要做亲子鉴定合法吗?
说到亲子鉴定,很多人可能会自行脑补一百集家庭伦理影视剧中的狗血场景。但在某些地方,现在上学居然都要做亲子鉴定了。据媒体报道,在广东东莞虎门,有家长反映,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父母单方或双方户籍在虎门,但孩子户籍不在虎门的家庭,如果孩子想入读公办学校,必须提供亲子鉴定证明。
这个规定弄得很多家长一头雾水。当年孩子入小学时,已经向教育部门提供了出生证、户口证、结婚证等N种材料,已经证明了“我娃是我娃”,为何现在又得重来一次,还要附加上亲子鉴定?这也让一些围观的网友直呼“滑天下之大稽”,上个学还要亲子鉴定?这是哪条法律法规规定的?说好的“马上办”精神呢?说好的不让我“多花钱”、“多跑腿”呢?虎门教育部门对此解释说,我们也是为了保证教育公平,因为此前“出生证等材料造假的比例相当高”,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利用该政策而牟利,为了杜绝此类现象,今年才推出“亲子鉴定”的举措。
表面看来,学校此举也情有可原。毕竟优质教育资源本就极其稀缺,每一个入学机会都弥足珍贵,每个学位后面都有一大批翘首以待、争得突破血流的家长。
因此为了公平起见,尽管学校老师也知道,你娃是你娃,但还是无法从表面上,甚至从出生证上、户口簿上证明你和孩子的血缘关系。所以干脆一刀切——做亲子鉴定。
只是,这样一来,让有关部门机构情何以堪呢?
估计开出生证的有关部门也要哭了。明明我国《母婴保健法》中规定,“出生证”是证明亲子血亲关系的最基本法定证明文件。可现在这样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在虎门教育部门那,也起不了作用了。
不知道虎门教育部门想过没有,鉴于我国的造假事业如火如荼、屡禁不绝、无所不能,连出生证、户口本都可以造假,那么他们怎么就能确保自己不会再次受伤呢?俗语有云:蛇有蛇路,鳖有鳖路。只要有门路,总能路路通。
不信翻翻度娘,满满的前车之鉴:
鉴于亲子鉴定乱象丛生,鉴定机构五花八门,虎门教育部门想了一个应对的高招:指定鉴定机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至于为何指定这一家,虎门教育部门颇费了些心思——相关资质合法;市公安部门刑事鉴定、社保伤残鉴定的制定部门;在虎门当地设有样本采集点,这样家长可以就近进行亲子鉴定;重要的是,相对于市场上动辄上万元的天价鉴定费,这儿的鉴定费用很“亲民”:只要3000多元,费用自掏。
作为一枚隐型贫困人员,这笔额外附加的鉴定费,让我很有压力。但虎门教育部门的官员不觉得。据说虎门作为东莞第一大镇,经济实力蛮强的,或许这点钱对当地人来说小case呢。
然后我特意上网搜了搜2019年虎门平均工资水平,一看,傻眼了。
4590元(人均工资)VS 3000多元(亲子鉴定费)——这样的数字对比,让人看了后,既有有种莫名的忧伤,也有丝隐隐的担忧。
莫怪网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正是虎门教育当局出台亲子鉴定举措的逻辑前提吗?
是,家长还可以通过“亲子鉴定”来证明“我娃是我娃”,那么虎门当局又如何证明自己和指定鉴定机构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何力保自己清白,以堵悠悠之口呢?
想必虎门教育当局没有想到自己颇具创意、高效、实用的“打假”举措会引来众多非议。他们在发给媒体的通报中说,此项政策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而且从征求意见到宣传政策半年多,只收到一份投诉。
通报还称,可能是处理假证导致一部分人利益受损,所以有可能是这类人在利用投诉渠道搅乱招生秩序。言外之意是,进行亲子鉴定,我们是没有错的,我们清者自清,行得正,站得直,来这捣乱的,怀疑我们的,是那些不怀好意、想要弄虚作假却不能得逞的人。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虎门教育当局低估了亲子鉴定的敏感度。亲子鉴定并不是一份简单的亲子关系证明文件,它背后有太多伦理和隐私的考量。
比如,亲子鉴定的结果,对于那些非血缘关系的法定户籍家庭,会有怎样的影响?会不会破坏一个完整的家庭,从而让无辜的孩子受到牵连?还有,如果孩子是合法领养的,或者是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孕育而来的,难道都要因为“非亲生的原因”被公办学校拒之门外?
更何况,孩子的身世,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不能说的秘密。所以,一旦涉及到亲子鉴定的话题,很容易引发舆论质疑。
2013年,浙江就曾出台规定,新生儿出生超过一年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需要进行 “亲子鉴定”。
当时引发轩然大波,有学者撰文指出——在实践中,司法机关也会尽量减少亲子鉴定的适用,一方面是出于对当事人隐私考虑,另一方面也因为涉及伦理问题而格外谨慎,后者往往不是单纯法律可以解决的事情。
再者,我国法律也规定,公民申请做亲子鉴定过程中,申请人并不需要向鉴定方出示任何身份证件,也是出于保护隐私和伦理方面的考虑。
但现在,学校却要求将亲子鉴定作为孩子入学的门槛,这岂不是对于隐私权保护的伤害?对其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的漠视?
当然,虎门教育当局也说了,我们不是强制的,家长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积分入学,或者将孩子的户籍迁回虎门。但现实操作中,很多家长除了亲子鉴定外,别无他法。
积分需要条件,也需要时间吧,但孩子的入学年龄摆在那,不能按下暂停键;将孩子户籍迁回虎门,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手续和条件,万一哪一关就卡住了呢?或者时间上来不及呢?冒不起这个险啊!
虎门教育部门一再强调此举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但事实上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要知道,这项政策针对的是外籍孩童,而本地户籍孩童家长不需要经历这样尴尬为难的选择。
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孩童的基本权利。外地孩童不能跟本地孩童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本来已经不公平。所以教育部门需要努力扩大公共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等化,来弥补这种不公平。现在却在外籍孩童入学道路上,人为地制造壁垒,以“亲生”和“非亲生”,来作为能否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标准,实在是有违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