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孩子的风格,“好孩子”变成“熊孩子”!
在不了解孩子的行事风格的时候,孩子做出的某些事情,在家长么看来,只会是“捣乱”。“好孩子”也就变成了“熊孩子”!
以前认识一个小女孩,是个留守儿童,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小女孩性格沉静,不声不响,但是所学知识都没什么差错。平时喜欢画画和读书,说话一板一眼,作业工工整整。
自由特质理论认为,我们天生的因素与文化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质,比如内向,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换言之,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他们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而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
因此我也很少打扰她,她就这样不温不火,拿着优异的成绩单,不声张不炫耀,眉宇间一抹淡淡的喜悦。
后来,孩子回到了自己父母身边,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孩子妈妈也经常很焦虑,课上有没有举手,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太死板,在家里做错一道题就要把本子的那一页撕掉重新写,学习东西特别慢,考不好还会回家掉眼泪……
我当然知道这其中肯定很大因素是关于亲子关系的,但同样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家长对于孩子本身的性格没有尊重和接纳。
原来那个事事都能做好的孩子,去哪里呢?
说白了,孩子的性格是没有改变的,只不过一开始她发挥出了内向性格的优势,乖巧听话沉稳;后来因为环境的改变发挥出了性格的劣势,比如沉闷、不善表达等等。
每种性格都有天生的优势,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才能发挥到极致。
虽然我们都知道孩子会在性格上遗传父母,但实际上这其中还是有些差别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是否合拍,孩子能否拥有自己的学习必要条件,几乎决定了这个孩子是否成长地顺利。
“水星模型”创始人赫琳·康纳所著的《聪明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就给我们详细解答了12类不同的学习风格,以及这些风格是如何形成、如何学习、如何记住事物,对新信息的接受度,天生的长处和可能的盲点。
在作者看来,孩子只有“认识到自己大脑与生俱来的能力,并且把这些能力发展成有效的工具,从而一生都能自信且成功地享受其中”。
很显然,在我刚才的案例中,女孩的妈妈并不了解孩子的学习风格。按照本书的分析,女孩应该是“保险箱型”或“敏感型”,学习中比较专注,属于“收纳者”,不像“开拓型”那样充满活力。但孩子妈妈显然属于“立即分享信息”家族,是外向和开朗的,她就想当然地认为不和自己一样的女儿,是不正常不合理的。
而由于每一种学习风格都有自己天生的优点和盲区,而妈妈一味盯着女儿的缺陷,就会无限激发了缺陷的负面作用,导致问题层出不穷。
类似的现象在每个家庭里都很常见,内向的家长接受不了外向孩子的闹腾,或者外向的家长无法忍受内向孩子的沉闷。很多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改变,但却没有想想,基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我们有没有提供给他们成长所必要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
孩子本身的优势都没发挥好,就要求他改变,无异于让一株桃树结出杏子。桃树自己长得茂盛,能结出甜甜的桃子就足够了,何必非要结出杏子、李子之类的呢?
不肯接受孩子学习风格的差异,不肯接纳孩子性格和思想与自己的不同,不但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更阻碍影响孩子的成长之路。
你很好,我也不差
12种学习风格,让你悦纳自己与他人
翻开这本《聪明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的人性关怀与温情。这12类不同的学习风格,每一种他都详细做出了分析,还列出了“怎么做能帮助你的孩子学习”以及“该类学习者的语录”,让读者更直观地对自己孩子的学习风格进行判断和正确引导。作者列出的12类风格如下:
1、 侦查员——开拓型
这种大脑迅速吸收信息,具有活跃直接、精力充沛、积极、充满活力、欢快的特点,它总是那么强大有竞争力。要通过小游戏帮助他们认识到一些问题,比如慢不代表逊色。
2、 稳稳——保险箱型
自己决定来学什么,不学什么。他测试所有的信息,过不了关的他会拒绝学习。他们会斟酌和思考。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思考着,需要他们展现出多样的智慧。而这一类孩子大脑非常稳定,非常专注。
3、 嗡嗡——好奇型
对什么都感兴趣,一个一个问为什么,永无止境。
4、 海绵——敏感型
思维极其敏感,她生而如此。敏感的天性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所有的东西总会跟情绪连接起来。用感觉衡量一个东西的价值。
5、 国王——权威型
尝试新想法,但是只有知道他们配得上的时候才会邀请进入自己的思维王国。
任何被她吸收的观点,都将走进她的内心。“杀杀他的威风”是不合适的。
6、 细节——分析型
盘问个不停,主动询问,解剖分析,将一个想法肢解,他在打碎和拆开的过程中领悟。
7、 双面——外交型
时刻做好交流想法的准备。他的大脑会与各种各样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学习时,先接受一个想法模糊的概念,然后用他良好的理性结构来巩固他。
8、 夏洛克——侦探型
他们会试图掩盖他极其敏感的天性,相较于内心活动,你看到的更多的往往是他的自我保护。
9、 闪光——先驱型
12中学习风格中最快的头脑之一——快速接近,快速吸收,快速传递新想法,快速忘记,快速进入下一个话题。
10、 执行者——成就型
这类学习者思考起来更有责任感,更成人化。
11、 研究员——创新型
打破传统、习俗的桎梏,打开大门迎接崭新的不同寻常的创新的事物。
12、 声呐——直觉型
直觉,感受微妙的宁静。大脑高度直觉花。
作者最后还指出,这12类并不是足够全面,在孩子个体表现中还会各自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做出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输入
别总想着改变他人
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才能更好地沟通
最近了解了乐嘉的性格色彩学理论和DISC性格分析,觉得很有收获。前者把性格分为热情的红色、沉稳的蓝色、目标性强的黄色、以及追求和谐人际关系的绿色;后者把人的性格分为支配型、影响型、稳健型和服从型。
《聪明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与以上的两个理论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并且更详细地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教给我们一定的策略,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要尊重人的个体差异,这也是本书留给我的最重要的思考所在。
我们必须要接纳对方的不同,允许别人和我们不一样,才能去发现他身上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优势,而优势的发挥能够自然而然去带动孩子弥补劣势。
在很久之前,我也会有不理解他人的地方,更曾被一些和我不同性格的人所嫌弃。这些经历让我无比困惑和迷茫。然而这本书,再次帮我找到了自信和与生俱来的力量,去理解那些我曾不理解的人和事。
这也许是本书作者对读者的最大关怀,他不但让我们知晓孩子该如何学习,更要让我们懂得自己和别人的差异,坦白承认并彼此接纳。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完善自己,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的首要一条是发掘自身优势,只有自身优势发挥足够好才能够支撑着我们去克服自身的缺陷。
那些还没有确立自我,没有找到立足根本的孩子,如果冒冒失失就要求他们这样改那样改,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如果不知道个人学习风格,当你注意到家庭成员间的差异时,便可能对家人的行为表现给出一些负面的评价”。而这些负面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危害深远,足以令一个有潜质的好孩子糊里糊涂变成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