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985、211毕业后怎样规划?

144
作者 李涛淄博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19 10:40 字数 10356 阅读 1275评论 0

小Y同学,某非211、985大学的大三学生,已经为考研复习了两个月了。“我复习得相对算是早的,因为既然决心下得早,那就早点行动。”小Y同学坦言,自己考研完全是为了追求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学校,为自己将来找工作打基础。小Y在学校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经常有亲戚朋友问小Y在什么大学,当小Y报上学校名字之后,十有八九亲戚朋友都会吃惊地问:“你们学校还有这个专业啊!”每次都让小Y非常无奈。小Y所在的学校是财经类,在财经领域还是比较有竞争力,可小Y的专业在学校里就显得比较“非主流”,加上非211、985,经历过几次想要投递心仪的企业实习,却被211、985的要求挡在门外,小Y就下定决心考研了。

小H同学,同样是非211、985大学的大三学生,准备出国,目前在刷雅思成绩、刷绩点。“因为大三了,很多同学都会选择性翘掉几节对自己而言意义不大的课程,用剩下的时间为自己未来充电,可我不行。”小H同学说,自己大三以来还没翘过一节课,及时有些课对自己意义不大,因为“要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小H介绍,因为学校是非211、985,因此在申请出国留学的时候,211、985学校的学生要求均分75,而“双非”的她,均分却要求85分以上。不仅如此,她还不得不得二战雅思,来刷成绩提高竞争力。

采访中发现,不少非211、985(以下简称“双非”)的学生,都或多或少面临一些困境和无可奈何。

211、985大学的由来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985工程”,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也称“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最初,开展211、985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国高等教育落后的现状,希望通过扶持一些高校,提高我国整体的高等教育水平。目前我国共有115所211大学,其中北京最多,为26所;985大学共有39所。211、985工程的大学,通常享用更多的国家财政拨款,进行科研或者是软硬件的升级。

“211”“985”成“双非”学子的噩梦?“一些企业的实习、招聘,明确规定要求211、985,不是的话,连申请资格都没有。”同时某非211、985大学的大四学生小Z,现在在一家私有企业实习,但是现在的单位并不是说他最想去的。“之前好不容易我心仪的企业发了招聘通知,结果第一条要求就是211、985”,小Z说,当时他绝望的心情简直没办法形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小Z还是投递了简历,可最终石沉大海。

其实,早在今年春季招聘开始之前,人社部就出台了国企招聘应届生的公开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国企招聘不得将211、985高校作为限制条件”,但是,其中只明确了“国企”,并且,即使很多企业没有在招聘信息中直接提及“211”“985”的限制,在录用时,也会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

小Z说,自己之前的就业指导老师告诉过他们这其中的缘由。企业招聘需要的是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为企业创造高效益,虽然“双非”学校中也有有能力的学生,但是相比211、985的学生,比例可能相对小一些。考虑“机会成本”,企业宁可错过“双非”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也会在211、985高校中挑选相对有能力的学生。“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仍然觉得不公平”,小Z如是说。

“这个问题存在已久,国外也发生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介绍,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迈克尔·斯宾塞和罗伯特·索洛提出筛选理论,又称文凭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具有不对称性,用人单位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拔员工,以员工的“标识”和“信号”作为评判标准进行挑选。“标识”是天生而不能改变的属性,如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信号”是求职者后天获得、可以改变的属性,如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等。用人单位把教育看作一种“信号”,依据求职者学历进行筛选,这没有错。但是把它作为一条“分割线”,忽视求职者其他能力则有失公允。

“双非”,似乎成了这些学校的学生前进道路的阻碍。采访中发现,为了走出家乡看一看,放弃家乡的211大学,而到外地的“双非”大学求学的学生不在少数。从211、985学校的分布来看,为了公平起见,几乎每个省份都至少有一所211学校,而学生放弃去外地求学,前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居于大多数。“不作死就不会死”,成了不少遇到过求职障碍的“双非”学子的自嘲语,“家乡的大学至少是个‘211’啊”。

取消“211”“985”是否可行?

近几年,关于取消211、985高校的划分、促进教育公平的呼声不断。支持者认为,这样的划分导致了人才为“文凭论”,对重点高校中的不努力学习的学生是一种“偏袒”,对“双非”学校中有能力的学生是一种“不公”。而反对者也有自己的意见,认为取消后,会使得优秀者缺少有利的培养,对国家的优质人才储备是不利的。

针对这些争论,2019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参加全国政协教育界联组讨论会时表示,高校211、985工程还会继续坚持,在管理的同时还应多吸收各方意见和建议。袁贵仁说,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不同,义务教育是要扶弱,而高等教育则是要强化一流,强调特色、优势和传统,通过百花齐放来提高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不可否认,国家“211”、“985”过程实施以来,确实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政策有其明显优势,想要革新也并非一朝一夕。如果取消“211”、“985”工程计划,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的大洗牌,到时候高等教育水平如何衡量、人才培养计划如何实施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涌现出来。但是,高校教育制度、促进公平实在必行,可要从根本上消除所谓“重点高校”的偏见,仍然任重而道远。

“双非”学子,出路何在?

既然制度暂时不可变,“双非”学子看来只能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了”。

考研,是很多“双非”学子选择改变自己劣势地位的方式。这样考研,比起那些是为了“晚两年找工作”的,还是值得提倡的。因为,用考研来逃避“就业难”的问题,显然不是名字之举,而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就另当别论,特别是,“双非”学生如果考上了211、或者985学校的研究生,会为自己扫清部分的求知障碍。

但考研毕竟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并且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多数“双非”的学子依然奋斗在找工作的大潮中。其实,“双非”学生并不是一定找不到好的工作,自身具备过硬的素质,在加上机遇,或者那么一点点运气,也许会有意外之喜。

小N,某非211、985院校的前学生会主席,曾经“抢”到了为数不多的安永实习名额。小N坦言,不是211、985,确实会有影响,况且在北京面临来自人大、对外经贸、央财的同龄人。“但如果自身真的有不输任何人的专业能力,其实都不是问题。”小N给出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因为“双非”而有太大的压力,只要踏踏实实肯努力,把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作了,结果不会太差。

虽然,现在还是有不少企业在接收简历时强制要求211、985院校,但是,模糊这一标准是大势所趋,也就是说,会有更多的“双非”学子在投递简历环节和211、985院校的学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这样,如果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在接下来的笔试乃至面试环节中,都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除此之外,不少学生也选择了出国深造,虽然“双非”学子申请学校时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但仍然有很大的机会申请到好学校,得到出国为自己“镀金”的机会。尽管如此,在现今“海归”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纸学历只是基础,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仍是关键。

总之,对于“双非”学子,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努力,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凡是抱着“成败不必在我,事事我曾抗争”的信念踏实努力,相信很多事情,在你的不懈努力下,都会水到渠成。最后,引用已故诗人汪国真的诗句和大家共勉:“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推荐阅读:

2019高考资讯|2019艺考|2019自主招生|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最美校花盘点

1月高考关注:特殊类型招生与港澳高校内地招生

中国校友会网:2019年中国各类型大学排行榜

2019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共9科)

25所高校招办解读2019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

调查称2019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平均为4187元

武汉大学女神黄灿灿清纯扮相引人眼球(组图)



作文大全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