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讨厌你总说“别人家的孩子”!

144
作者 汀的蓝宝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27 12:16 字数 9026 阅读 453评论 0
【国学大师张建云】亲授:35堂国学家风课,轻松教子

很多时候当父母的总是能看到别人家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却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这会对孩子自信心受挫,妈妈,我讨厌你总说“别人家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天命宿敌,这个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小时候,这个孩子门门功课都拔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成绩好、颜值还高;

长大后,这个孩子上清华、考北大,成绩单比小鲜肉和小花旦的脸还耀眼;

毕业后,你好不容易找了份喜欢的工作,这个孩子却捧起了“铁饭碗”成为父母眼中最幸福的公务员,生活如意、事业节节高升……

不管你有多努力,换多少份工作,体型外貌变化有多大,从小到大,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像一道紧箍咒一样,和你如影随形。

只要太阳照常升起,明天依旧继续,“别人家的孩子”就一定会闪耀在你的生命中,成为父母眼中你必须靠近的榜样。

而你的努力和付出,注定追不上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对自家的孩子横眉冷眼、吹毛求疵,对别人家的孩子充满宽容和赞许,这是很多中国父母的通病。

很多家长,总是用高倍放大镜看别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家孩子的缺点,对自家孩子的优点却视而不见。

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会不留遗力地去夸赞,对于自家孩子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不错”都难以启齿。

事实上,很多家长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对别人家的孩子爱不释手。

对别人家孩子的暗语,很多时候只是希望给孩子创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他们能感受到危机,并且见贤思齐焉地将别人家的“完美小孩”当作榜样,不断自省、提升自己。

但是,大部分家长理想中,能够给孩子带来的正向激励的比较,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样,一刀刀扎在孩子的心尖上,痛彻心扉。

家长自以为的向上比较,不但无法激发起孩子奋起直追的斗志,还会让他们感到疲惫和挫败。

在孩子内心深处悄悄种下自卑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频繁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中。

妈妈,我讨厌你总说“别人家的孩子”!

这颗自卑的种子,会慢慢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棵难以撼动的苍参天大树,结出不自信,甚至嫉妒、仇恨的果子。

小时候,家中的表兄妹关系都很密切,唯独表弟小寒和我素来不亲近。

家庭聚会只要看到我,他就低垂着头,沉默不语,挂在脸上的微笑也会立即凝固成冰,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一言不发跑进自己的卧室关上门,发出绝食抗议。

后来,小寒初中升学考试,舅妈让我给他补习英语,小寒直接对我表现出了强烈的敌意。

他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把墨汁、水杯故意撞翻,偶尔还会不小心踩我一脚……

补课时,我永远像对着空气自言自语,我说的任何话他都毫无反应。补习进行两个礼拜后,最终以一场惨烈的口水战而结束。

对于表弟这种莫名“仇视”,我一度以为是男孩子叛逆时期的恶作剧。

直到小寒上大学后,我们之间的关系才渐渐缓和,一次家庭聚会闲聊起小时候的事,小寒说小时候最怕见的人就是我,因为每次发成绩单,舅妈就会说,“看看你表姐,每次都考第一”。

听完表弟的话,我才知道,原来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我居然成为了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还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给自己平添许多刁难。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新婚女子被残忍杀害,杀害她的嫌疑犯是其前男友。更让人意想不到是,该女子的前男友居然是其表姐的生死恋人。

而导致生死恋人分离,表姐妹横刀夺爱、反目成仇的原因,竟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句魔咒。

因为家人的长期比较,表妹一直生活在优秀的表姐的阴影中,上学时成绩不及表姐,工作了单位不如表姐,就连恋情也远比不过表姐。

为了报复,她破坏了表姐的恋情,而所谓的“前男友”仅仅是她报复表姐的工具。

这桩由“别人家的孩子”酿成的情感悲剧,看起来狗血,但是也说明:

“深植在孩子心中的嫉妒毒瘤,很多时候是源于家长的盲目攀比。”

妈妈,我讨厌你总说“别人家的孩子”!

所有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众人眼中的佼佼者。

为了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总是乐此不彼地在互相比较。

殊不知,总是习惯性在孩子面前,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挑剔和贬损自家孩子,最终别人家的孩子可能越来越优秀,自家的孩子却被慢慢毁掉了。

蔡康永在《给残酷世界的善意短信》中曾经写道:

“对家人有期许,但是最好别比较,比较多了彼此都学会了嫉妒和怨怼,毫无养分。”

将“别人家的孩子”当作自己孩子成长的标尺,确实是一件是毫无营养的事情。

除了挫败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损伤亲子关系,似乎别无益处。

即便是孩子为了迎合家长的期许,不断将自己变成家长期望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人生也不一定会比所谓的“熊孩子”、“笨孩子”顺利太多。

就像“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拉黑父母6年”事件中,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意志的过度干涉下,生命状态变得曲折而纠结,最终选择引爆情绪,炸伤自己也炸伤父母。

妈妈,我讨厌你总说“别人家的孩子”!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避免自家孩子被“别人家的孩子”误伤?让孩子变成独一无二的孤品?

1、给孩子正能量满满的心理暗示

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

他以“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为主题,从一所学校的一到六年级学生中各选了3个班,对18个班级的学生做了测验。

之后,用赞许的口吻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学校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8个月后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

结果所有名单上的学生,都取得了十足进步,并且性格开朗、充满自信心和求知欲。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天赋相当,随机抽取的学生,只因老师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期望和赞许,就变成了比别人更优秀的孩子。

海伦凯勒曾说,“面对阳光,你就把影子留在了身后;背对阳光,你永远沉默在阴影之中”。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2、承认差异,尊重孩子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世上没有完美小孩,但是每个孩子都是最美好的个体。

我们不否认让孩子之间存在差异,但是真正缩小差异的不是比较,而是家长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与其在比较中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不如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电影《阿甘正传》有一段经典对白,当有人问阿甘:“你将来想成为像谁那样的人?”

阿甘说“难道我不能成为我自己吗?”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也只能成为自己。

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比另一种人生精彩,你的孩子就是你的人生孤本。

3、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被喜欢”

除了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在亲子教育中让孩子感受到“被喜欢”。

心理学教授米奇·普林斯汀在《欢迎度:引爆个人成功与幸福的人气心理学》一书中记录了一项研究:

1987年,心理学家对205个孩子展开了长达10年的跟踪实验,通过实验分析什么特质能给生活带来好运,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最能带来机遇的品质是“被喜欢”。

上海和瑞典的研究机构,也有类似的研究发现,即便是将家庭情况、智商、健康状况等客观因素考虑在内,“被喜欢”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运气”。

被喜欢是一件幸运和幸福的事。

父母如果能给孩子多一些赞许和关爱,让孩子感受到“被喜欢”,那么他今后的人生都会充满好运。

要想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首先让自己成为“别人家的家长”。

现在开始,放弃盲目的攀比,蹲下来抱抱他、亲亲他,告诉他:你爱他,只因为他是你独一无二的孩子,而非他的成绩和讨好。

聪明的家长会成为孩子的伯乐,而非孩子人生的点评师。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