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要逆袭了!家门口的好学校是越来越多了

144
作者 jinyatou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8 10:10 字数 12972 阅读 988评论 0
揭开古诗词密码:80堂人人可掌握的文言语法秘诀
为什么普通学校的老师们底气越来越足了呢?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前,小编先带您看两个现实的例子:二龙路中学“变形记”以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与一条胡同之隔的原二龙路中学,在社会认可度、生源质量和教学成果上的差异可谓“天壤之别”。以2013年两校中招录取分数线为例,前者是532分,后者则为466分,两校存在近70分的落差,而这一状况已经持续了多年。2014年7月,原二龙路中学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二龙路中学,正式加入北师大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由北师大实验中学采用“一体化”管理,促进两所中学均衡发展。加入集团后,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在集团指导下,全员聘任原学校教师,两校教职工共同参加教研组或部门活动,共同开展业务学习、共同进行总结和反思……而今,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教师不仅站稳了讲台,专业水平也得到迅速提升。加入教育集团时,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还保留了原有四个年级的学生,他们如愿以偿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育集团的统一部署下,经过短短一学期,学校在班级管理、学生活动、学生成绩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短短两年时间,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录取分数线已比肩北师大实验中学,迈入市级示范高中的行列。继对这种“一体化”办学模式初见成效之后,北师大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又陆续迎来了华夏女子中学、一五九中学、宏庙小学等新成员。北师大实验中学副校长、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校长李晓辉说,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录取分数线的提升,折射出了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品牌影响力,也是两校开展优势联动和质量增益的实质性合作的结果。这两年,像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这样成功“逆袭”的学校并不在少数,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扩大,家长为孩子“上好学”而犯难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择校”在这儿不好使在今年的北京市小学入学登记工作中,有记者在文汇小学现场发现,往年的一些“冷门”学校成了幼升小的热点校,有的学校还出现了回流现象。东城家长今年文汇小学与文汇中学九年一贯制比例已实现100%直升,我家又在片区内,所以早早就计划让孩子在文汇小学登记入学,这样既能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又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可谓两全其美。数据自2013年以来,东城区投入近13个亿,动工百余个项目,改善辖区内多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加强中小学基础建设,“精品特色”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与此同时,东城区还以学区为基本单元,遵循校际间文化根源相同、位置渊源相近、办学特色相似的思路,推行深度联盟校、建优质资源带、组教育集团、初中双优工程、研修部门支持等改革路径,实现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全面提升,使优质教育品牌资源覆盖到了全区每一个角落。除此之外,该区还积极探索、完善以学区为基本服务单元,稳定、成熟的九年一贯与对口入学为主的义务教育入学机制,把就近、可选择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正一步步送到百姓家门口。为发挥优秀干部教师的示范作用,区教委还积极探索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模式,2014至2015年,全区参与交流轮岗的干部教师已达3953人次。现在,像这位家长一样免受“择校”苦恼的东城区家长已经占了大多数。通过两年的改革,东城区优质品牌学校的数量出现了成倍增长的趋势,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实现了区域内适龄儿童、小学毕业生100%就近划片入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上好学”的诉求。例子讲完了,从中不难看出,北京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5年9月,北京市小学、初中已分别实现100%和90%以上划片就近入学;从2016年起,所有初中校3年后将会有超过50%的学生就读优质高中。近年来,北京市在努力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的同时,还通过调整招生、入学政策分好“蛋糕”,有利缓解了“择校热”难题。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变大了最近家门口的好学校是越来越多了!——这是北京市的家长们最深的感受之一。要破解“择校”难题,根本之策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不同片区的教育质量趋于整齐。近几年,北京市从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和就读优质学校机会入手,打了一手漂亮的改革组合拳。各区纷纷采取教育集团、学区制、优质资源带、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等有效举措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这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措施的实施,使得教育改革成果十分明显。东城区通过九年一贯制实验、深度联盟校、建优质资源带等五大路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缓解区域“择校”难题;西城区通过试行学区制、成立教育集团、薄弱校并入优质校、试点优质中学设立附属小学等措施,形成了每个学区都有优质校、教育集团校、特色学校的教育新布局;海淀区通过合并、承办、九年一贯制等方式,布局调整优质教育资源……家长们对于改革也给予了一致好评。截至去年年底,东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学校已由2014年的83所增加至91所,在委托第三方进行的综合评估中,94.3%的家长认为改革减轻了小升初压力,对改革的赞同度占到93.1%;西城区通过撤并重组、委托承办、引进高校合作等方式,使每个学区教育资源优质率都达到了80%,新增初中优质学位1100个,初中优质学位比例从2014年的64.8%提升到80.2%。同时,为了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整合的无差别化,让郊区学生也享受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便利,2012年起北京市还推出“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项目,发挥城区优质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郊区新建校“造血”功能。到2014年,北京市共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65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平谷第一分校等一批项目学校的办学成效非常显著。普通校教师越来越有“底气”让我们接着说回最初的问题。除了引进优质中小学办分校或集团成员校之外,近年来北京市还通过引进高校、教科研院所办附属学校的形式,进一步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有26所在京高校分别与海淀、朝阳、昌平等8个区合作共建54所附中附小。在高校大力支持下,一些附属学校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截至去年年底已有4300名教师和近5万名学生直接受益。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本身就是优质教育资源。2014年,北京市又推出市区教科研部门参与初中校发展的举措,从市、区两级11个教科研部门派出教研员,直接下到全市30所初中校,指导教师教研、上课,以此来提升初中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今,一些实验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实际获得和学校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如东城区的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在2015年中高考中就取得了较大进步,该校中考总分平均分提高了11.4分,优秀率提高了13%。最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作了出详细规定,为优秀校长和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提供了政策保障。近几年,北京市教委及相关部门一直聚焦和服务于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的实际获得,坚持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为杠杆,建立教育资源供给的统一战线,在共享与互动中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越做越大。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在不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的同时,北京市还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推出普通小学对口直升优质初中、优质高中“名额分配”等新举措,分好“蛋糕”,不断增加学生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2014年4月,北京市正式推行义务教育入学新政,取消“共建生”,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初中学生入学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一年后,全市实现小学100%划片就近入学,初中超过90%划片入学。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普通中小学的吸引力,北京市还采取了一贯制、对口直升、名额分配、“1+3”培养等措施,确保学生不仅实现了就近入学,还可以去“好学校”。北京市一直坚持“全链条”式教育改革,努力从入学方式、招生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整体推进。2014年以来,全市优质高中分配给普通初中校的招生名额比例从30%逐年递增到50%。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将确保每一所初中校学生三年后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比例不低于该校当年参加中招人数的50%。今年,北京市还新推出了“1+3”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从2016年起,凡城六区一般初中校就近入学的学生,初二学年结束后都能得到优质高中校定量分配的学位数,到优质高中继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的学习。“1+3”培养模式旨在进一步深化促进“资源优质”与“机会优质”组合分配,使学生获得更实在的“优质均衡”和“机会公平”。为了让远郊区乡村学生和市区学生拥有更多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2015年北京市中考招生还新增三类市级统筹招生方式。其中“统筹一”规定,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10所优质高中可面向东城、西城、海淀以外的所有普通初中投放招生指标,以此增加教育薄弱区初中生进名校机会;2016年,北京市又推出“乡村学校支持计划”,进一步确保中考成绩在530分以上者全部进入优质高中校,远郊乡村学生中考500分以上者半数有机会升入优质高中。专家观点以前,在人们的意识里北京一直是“择校热”重灾区。2014年,义务教育入学新政的实施改变了人们的看法。而后,全市各区通过大力推行旨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改革,包括不断调整的优质高中“名额分配”、“1+3”培养模式等举措,进一步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和学生就读优质学校机会。“总体看来,从2014年开始的学区制、教育集团探索,到2015年‘小升初’形式的转变,一系列举措确实有效地抑制了北京久治不愈的‘择校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对口直升等举措的推行,不但平衡了众多家长和学生的内在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摊匀了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曾晓洁看来:“这些政策,一是解决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比如对口直升;二是创新学校的办学模式,比如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是保证公平,比如跨区不得推优;四是淡化小升初的学业竞争性选拔,比如增设一些传统文化项目的特长生,而不再只是强调奥数等等。”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办好每一所学校,改善教育生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就是要在全面、深化和综合上下工夫,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北京市通过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入学方式、学习方式、考试内容、招生制度、资源配置上“全链条”推进,力促资源优质和机会优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就评价说,政府释放出的信号已经让家长感受到,不管孩子上了什么类型的小学,都会有进入优质初中或优质高中的机会。这才是国家开展现代化教育改革,实现资源优质化整合、教育机会均等的初衷。
作文大全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