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生首次参与研制的卫星成功升空
11月10日上午,一颗命名为“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的小卫星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升空,这是全国首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之后第6个发射由青少年参与研制卫星并顺利升空的国家。
据了解,丰台区“小卫星计划”项目启动于2011年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的成立。2011年3月,为在广大中学生群体中普及航天科学技术,培养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在纪念我国航空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和丰台区政府共同创建了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
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和众多专家的带领下,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的学生开展了十二个课题的学习。2012年在专家指导下首颗初样星研制成功并完成制作,
在此基础上,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北京市航天中学3所学校6名学生在专家龚万骢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小卫星课题研究。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卫星结构、星箭分离、卫星电源技术、星地无线电通讯、卫星发射场的雷电探究与防治、卫星轨道的分析和计算、太空环境对食用菌的影响等七个专题的学习,并参与卫星研制、星箭匹配、卫星测试,最终于11月10日成功发射升空。
随着研究的推进,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将启动下一颗小卫星的研制,预计2019年下半年发射,这颗小卫星的功能将更加强大,在轨工作时间更长,可以达到2年。
参与卫星研制的北京十二中的高二女生于婧瑶虽然为没有亲临发射现场感到有些遗憾,但是提到经自己之手升空的这颗卫星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能亲自参与到一颗小卫星的制作并且见证它被火箭搭载直至进驻预定轨道,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幸运了!”婧瑶说,这次活动带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严谨,“对于任何一个航天器而言,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参数的改变,
来自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刘天宇在谈起这颗卫星时,言语中则多了几分骄傲。受在航天系统工作的父亲的影响,刘天宇从小对卫星发射并不陌生,“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卫星发射,经常能听到我父亲的讲解,有时候还能听到父亲说到哪颗卫星是经过了他的手。”刘天宇坚定地表示,未来将“子承父业”,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1月10日,以“科技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丰台区第三十四届学生科技节暨科技嘉年华活动开幕,与会院士向参与小卫星研制的学生代表赠送了小卫星发射成功纪念封。据悉,“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在轨运行时间大约10天。在此期间,丰台区将开展手持卫星天线制作、小卫星制作、火箭模型制作、信号抓抄比赛、天地通联实验等系列活动,在全区中小学生中掀起航天科普、航天科技活动热潮。
如需要了解更多教育资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米粒妈咪课堂公共号获取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