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学校李希贵:未来60%职业面临消失 学生需找到起跑线

144
作者 李xiang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8 09:58 字数 2727 阅读 1678评论 0

在十九大新闻中心第六场集体采访中,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针对有记者提及的目前学生负担较重的社会现象,李希贵坦言,这也是他内心的一个焦虑。

他表示,目前这种大面积的学生参加社会补课,确实无论是从孩子的成长,还是从学校的教学秩序,都有一些不良的影响。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来谈,他觉得从教育自身也要反思。尽管我们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推进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客观还是存在的。所以在学区内、区域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在过程和结果上实现教育的公平,我们还需要很多的努力。“这样一种社会焦虑产生的背景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只有找到原因,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他看来,人类的文明,事实上就是教育和技术的赛跑。当我们的教育能够赶上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就会比较顺畅,氛围就会比较祥和,大家比较淡定。但是当有一天技术带来迅猛发展,出现了重大突破、带来了重大进步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对我们做教育来说却带来重大挑战。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过什么样的教育来应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心中没有底数,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社会焦虑。

今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出现,这一轮的挑战远远超出过去两次技术进步。所以我们发现,我们的家长就感觉到,我们怎么应对不确定的明天?未来二十年的时间,会有60%的职业要消失。我们今天用学校里12年时间学习,或者加上大学4年时间学习,然后工作,把人生分成工作和学习两段,已经不行了,没法应对变化的未来了。但是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办?

所以这次十九大报告总书记提出来,要加强网络教育,这是党和政府的报告里第一次提出来网络教育,仅仅靠现行的传统教育没法应对未来。我们怎么通过全社会的参与,来形成各种形态的学习型组织,使我们的学生、一代一代的青年找到一次一次的起跑线,而不要仅仅把学校当作起跑线;找到一个一个不一样的学校,这样知道人生不是先做好了教育的准备再去工作,而是终身学习。“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可能下一步是一个非常需要思考的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人民网,由米粒妈妈网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米粒妈妈网)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作文大全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