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小升初择校

144
作者 住江南梦江南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7 10:10 字数 6930 阅读 1597评论 0

随着北京市部分区县相继完成“小升初”推优派位,全市特长生招生报名又紧锣密鼓地展开,那些没有通过推优顺利升学的学生家长又围绕着特长招生使出浑身解数。几家欢喜几家忧,在这场纷繁复杂的择校大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反映就像一头雾水,找不着“北”!

推优生难过跨区关

近年来,生源减少已成为北京许多区县普遍面临的问题。从各区县发布的招生政策来看,在提升本区教育水平的同时,各区县都为留住本区优质生源而有所动作。

今年东城、海淀、崇文三城区的“小升初”推优比例进一步扩大,分别为15%、13%和20%.在推优时间上,东城、海淀、丰台都将推优时间提前到特长生招生之前,为的就是给准备外流的优质生源以充足的择校选择,使其尽可能留在本区,这些做法无疑提高了学生“出区”的门槛。

现在海淀区某小学就读的于女士的女儿是北京市三好学生,够得上海淀区的“小升初”推优条件。“在海淀区推优肯定没问题,但我家现在住在西城区,到海淀上学太远了。”于女士考虑再三,决定让孩子到西城区上学,但她却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海淀的推优名额在西城用不上,今年跨区升初中又很麻烦。”于女士告诉记者。据了解,今年西城区“小升初”入学资格中,第一是学籍在西城区的六年级学生,包括西城区正式生、借读生;第二是学籍或户口在西城区的;第三是学籍和户籍不在西城区但家庭实际居住地在西城并有北京市户口的学生,有西城区房产证并是直系亲属关系。

“这几条我们都不占,我问了西城的一所重点中学,人家给的答复是现在还不好说。”于女士表示。

据了解,海淀区今年共有小学毕业生14266人。该区推优派位已于日前结束,参加推优的1715名学生中约有580多人未命中目标校,推优命中率为66%.“现在我们也没别的办法,实在不行就得回海淀,参加电脑派位,真感觉对不起孩子。”于女士说。

“特长生”择校并不易

5月16日,北京市“小升初”特长生招生开始报名。

今年东城区特长生如同时被两所学校录取将被取消考生录取资格,海淀区特长生招收从以往的注重考级证书转为注重获奖证书。

据了解,学生手中唯一的一张测试卡是到现场报名“进门”的凭证,对于跨区参加特长生考试的学生,只要办理相关的入区手续,并拿到所转区下发的测试卡就能参加两所学校的报名和考试。许多家长仅上午半天就赶场完成两所学校的报名。

“最近有半个月了,我吃不下睡不好,睁眼是小升初,闭眼还是小升初。”小安是朝阳区左家庄第二小学的学生,说起今年的小升初,她的爸爸一脸愁容。

据了解,管乐、合唱、舞蹈、戏剧、科技、体育等项目都成为今年“小升初”招收特长生的重要依据。同时,综合素质评价、成长纪录、个人简历、获奖证书,还有能证明个人能力的资料一个都不能少。

小安的爸爸说,小安小学6年成绩优异,曾多次获校三好学生,并且是学校管乐团的成员,从小学习单簧管,获得中国音乐学院颁发的四级等级证书,她还获得“第七届全国春蕾杯作文大赛”一等奖,朝阳区“科技小能手”等荣誉证书。

“虽然我家孩子各方面都算不错,但报名几千人,实际才录取几十个人,竞争太激烈!这次要是考不上,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小安的爸爸说。

据东城区一位参与今年“小升初”招生工作的教师透露,特长生的竞争今年尤其激烈,在之前没有推优成功的学生中,也有特长突出的,且大多综合素质较全面。所以想通过特长进入理想的中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特长恰当分析目标校的需求,如果学校正好需要这种特长的孩子,那么最终的成功率就比较高。

义务教育均衡是关键

推优生不一定能顺利升入理想学校,而通过特长生选拔实现顺利择校也面临着种种意想不到的难题。于是,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在托关系、找门路力图为孩子找一所理想的学校。

在采访中,一位家长向记者感慨:“‘小升初’推优不利于均衡发展,先让好学生选择好学校,实际上还是分出了三六九等。够资格推优的渴望推优,那些家长有能力、有权利的对推优的态度是无所谓,反正都能上好学校,就是那些要门路没门路,学习又真的不错的孩子,就只能等着大派位,这些家长觉得很对不起孩子。”

一位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上中学跟着父母“赶场”实在很累,而且最终结果难以预料,还不如统一考试来得痛快,那样也更显得公平!

如何破解目前“小升初”中出现的难题?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均衡”。

“教育均衡是一个系统工程,义务教育要均衡,就要求中小学硬件和软件的均衡,软件方面的均衡要求教师的流动。”王晋堂说:“《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32条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的责任。”

那么,如何让师资顺利地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均衡呢?王晋堂认为,教师待遇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结构工资造成的,“如果教师待遇不一致,那么教师由待遇低的地方往高的地方流动就好走,反之就走不动。因此,需要有让教师待遇一致的平台,各校取消教师收入的差异,教师才可能流动。好老师流动起来才能改变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面貌,也才能创造软件的均衡,从而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学生也就不用择校了。”

教师待遇一致的平台怎样创造?王晋堂建议,由政府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的经费。“学校创收不均衡,教师的工资就高低不一,所以要终结学校自筹资金,终结学校的结构工资,而由政府买断,各学校就不用再创收了。今年海淀在组织校长和教师的流动上的一些想法已经付诸实施,朝阳也开始做了,它们走在了北京市各区县的前列。”

作文大全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