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人父母者,着实不易。俗话有云,正人先正己,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一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家庭是最容易表露出习惯的环境,大人的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指孩子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父母的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观念,久而久之,使孩子们也养成了这种习惯。
言教不如身教的观点也在向家庭教育叫板,成人的言行不能一致,孩子自然不会乖乖听话;成人无法接受孩子从外界带来的新观点,孩子也会不知所措。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认为自己只靠说教而不以身作则就能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父母是在自欺欺人。
很多父母都爱对孩子说大道理。社会学家于海教授说,道理其实是非常复杂的,道理也未必真的能支配人的行为,否则的话,恐怕世上会出现很多完美的、全能的人。道理更不为孩子所理解,他们还没有理解道理的资历。这也就是说,只有日常的、潜移默化的、直观的事物才容易被孩子接受,这其中,习惯教育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教育。如果父母一边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一边却自己打着麻将,那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以身作则,才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
于教授指出,中国人有很多可贵的好习惯,例如尊师重教,重视教育和培养,中国人对于教育投资更是乐此不疲,但与此同时,教育观念上的恶习也正在影响教育的结果。
言行不一,说教无理
如同前面所举出的例子,父母边打麻将边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言行不一的教育的确是很难让孩子接受的。尤其对于2-6岁孩子,他们的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只要父母的行为稍稍偏离的轨道,孩子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就会立即产生动摇。因此,当自己的坏习惯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时,承认错误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否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以下的第二条观念恶习所要讲述的问题。
不平等的家庭关系
在许多中国家庭中,父母习惯占有和支配孩子,这就造成了家庭里的不平等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占有观点,会阻碍孩子的自信发展,也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
现今社会,中国父母还是把对孩子的智力要求放在第一位,而智力要求的评判标准仍然是考试和成绩。这使笔者想到本刊的主旨: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实际上也是要引导现代父母去挖掘孩子身上的个性特点,并且鼓励孩子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这样的教育观念不应该留给大学的老师,而是应该从孩子一出生就贯彻到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拿手的,但每个人都又并非全能的道理,他们就更能理解父母身上的缺点和坏习惯,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教育效果。
放下架子,改掉陋习
由于父亲和母亲本身就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所接受的教育不一致,他们所秉持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夫妻双方在相互沟通时,或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放下架子,做到合情合理。
父母最好意识到成人的观念更新总是没有孩子快。因为成年人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对外界新事物、新观点缺乏敏感性,而孩子接受新事物却非常快,并且由于他们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吸收的角度和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也会另成人大吃一惊。记得有位博主曾发过这样一篇博文:我儿子居然在我的眼皮底下把电脑摸得滚瓜烂熟,可我却一直没有发现。可见,他们所掌握的新知也许是成人值得学习的。目前社会上流行小手拉大手的理念,也就是让孩子来帮助大人改掉自身陋习,于教授对此深表赞同。
父母教孩子时,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并力争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改正自身的问题,这样的父母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的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编辑推荐:2012年小升初秋季点招特训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