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当妈新标准”出炉,今天“拼妈”到底该拼啥?
【国学大师张建云】亲授:35堂国学家风课,轻松教子如今,许多人称拼爹已经out,现在更是一个拼妈的时代。一些妈妈还自嘲地总结出18条“当妈新标准”——“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改得了作文
孩子需要足够好的妈妈
特邀观察员:岳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心理学早有非常合适的现成答案,即“足够好的妈妈”。心理学家从不鼓励全能、完美的妈妈,事实上也不可能存在。如果妈妈果真万能,恐怕对应地就会有一个无能的孩子。
一个妈妈过于追求完美,容易引发焦虑乃至强迫,主要围绕“做不好”的担心。而与其他妈妈比较或参照“十项全能”,则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抑郁。同时,追求全能的妈妈在为孩子打造“完美”环境时,也许恰恰一手剥夺了孩子感受“不完美”的真实世界的机会,而全能妈妈所修炼的“十八般武艺”,也会妨碍孩子提高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孩子不需要全能型妈妈,妈妈也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将孩子真实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特邀观察员:柏燕谊(亲子教育专家,《心理访谈》《夜线》等节目特邀心理专家)
首先,妈妈们如果自己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它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妈妈们做好自己也许比要求孩子做好更重要。
其次,不要把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不把孩子作为自己焦虑的宣泄工具,不强行给孩子安排人生,不让孩子承受与年龄不相称的精神任务。妈妈们应该经常想一想“这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还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虚荣心或某种心理诉求?
妈妈们要学会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语,尊重孩子的幼稚,呵护孩子的独特性,为孩子的教育进行思考、学习并不断按照孩子的成长轨迹去修正和完善自我。
拼自我成长和自己的生活
特邀观察员:李文道(心理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生活中有一些“超级妈妈”,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孩子没有需求妈妈也会主动创造需求。比如,有新闻报道称,山西太原“90后”辣妈自办T台秀为2岁女儿庆生,T台秀上所展示的奢侈品童装花费近百万元人民币。2岁的孩子有名牌的需求吗?当然没有。超级喜爱名牌的是妈妈,把这个爱好强加给懵懂的孩子。这些妈妈,往往把孩子当作满足自己某种心理需求的工具,所谓“爱”孩子在某种意义上是操控孩子。
妈妈们到底应该拼什么呢?
首先,不要拼孩子,要拼先拼自己。妈妈应该拼学习,努力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育儿知识和家教方法。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要让孩子喜欢读书学习,妈妈首先要喜欢读书学习,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和示范。
其次,妈妈应该拼自己的生活。妈妈不是孩子的奴仆,她的价值感还取决于其他角色:妻子、女儿、职员、公民,平衡生活的妈妈才不会孤注一掷,把所有的筹码都押在孩子身上。平衡生活的妈妈要做一个好妻子、好女儿,学会让自己开心一点,打扮得漂亮一点,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阳光的妈妈,这会点亮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期望。
把“拼妈”,变成提高“母性自豪感”
特邀观察员:冉乃彦(中国教育学会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母亲培养孩子,只需要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根本不需要与别人拼来拼去。
家长怎样教育子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谁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谁能进行自我教育,他就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建议大力提倡“母性自豪感”教育。首先,就是母亲自我教育,认识自己,就要全面看待自己,看到优点,还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看到自己的现在,还要相信自己是发展的,只要努力,也会逐步学会教育子女。其次,教育子女热爱母亲,尊重女性。
掌握好度和平衡
特邀观察员:谢际春(北京布谷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两种相左的理念,如果掌握好度和平衡,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相差那么大。不强求完美,不意味妈妈可以没有责任感。陪伴孩子又不意味着丧失自我。总的来说是既陪伴又给空间,既亲密又有界限。
如何做到高效而有质量的陪伴呢?
从内容上讲:第一,孩子需要的时候你在身边。最典型的比如TA伤心、难过时或TA的重要时刻,需要你见证、引以为豪和为之骄傲。第二,情绪的解毒。当孩子出现不能承受的情绪时,如恐惧、狂暴时,妈妈能接受、容纳、消化,解毒后抚慰TA。第三,建立安全型的情感体验和依恋关系。孩子将来是以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去与他人和世界发生联结和关系的。第四,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孩子都是通过父母的镜像反应确立自我的,需要父母能理解性、共情性地回应。
从形式上讲:首先,是父母的投入和专注。如果你整日和孩子待在一起,但一直心不在焉、玩手机或打麻将,就不能称之为高质量的陪伴。其次,对孩子的陪伴主要是以游戏、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社会行为准则和普世价值观可贯穿其中。这是动态的。静态的如默默注视、非指导性的积极关注也很重要,能够给孩子创造力及探索世界的勇气和空间。
专家支招:爱孩子的八种方法
特邀观察员: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著名的“知心姐姐”)
鸡蛋从外面打碎是压力,从里面打碎是成长。从外面打碎,鸡蛋只能变成食品;只有从里面打碎,才能变成生命。“十项全能”的妈妈,带给孩子的往往是压力。爸爸妈妈太能干了,孩子就弱化了,失去了生存能力。
成长需要温度,需要爱的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我向大家推荐“施爱八法”:
一是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二是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三是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四是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五是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六是用的管教约束孩子;七是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八是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孩子心里有了爱,便会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快乐,在奉献爱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妈妈说道:夫妻良好互动,共同陪伴孩子
特邀观察员:王芳(北京市妇联宣传部副部长)
作为一位有着4岁孩子的妈妈,谈谈一些粗浅看法。
做一个快乐的妈妈。孩子是最能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细微情绪变化,如果想让孩子拥有快乐,那么妈妈必须让自己快乐。预留出一些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才能以快乐积极的心态陪伴孩子。
做一个自我成长的妈妈。相信很多妈妈都能体会到在幼儿园、在学校,各位家长大显神通、大显才艺,并对此备感压力。作为一个妈妈,你不必样样都会,可以选择性地去学习。比如,我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烘焙,选择了对我最有用的英语,与孩子一同学习,至于其他才艺,就算了吧……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享受学习过程、共同感受成长快乐,对妈妈而言,这其实就是很好的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
同时,不应该只拼妈,而是爹妈一起拼。家庭里情感的主线应该是夫妻关系。妈妈与爸爸的良好互动、妈妈与爸爸的共同陪伴,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样的情感交流,会让孩子的安全感倍增。这比妈妈在幼儿园或学校大展才能时,孩子所收到的赞美更能让他感到高兴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