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给孩子一个触手可及的机会。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说,而在于做。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孩子一个机会。世界这么大,陪他去看看。爱不是无尽地呵护,因为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世界这么大,给孩子一个触手可及的机会
陈 润
四月,一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成为了众人皆知的流行语。
笑言也好,真理也罢,话里透露着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却是不假。
我们每日为琐事烦恼:工作、财富、人际、情感……
可能沉重的压力让我们难以呼吸,甚至自怨自艾。内心憧憬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时,却终究被现实击散到溃不成军。不是我们没有经济的支持,更不是我们的身体难以承受,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没时间”,已构成了理由的全部。
时间是美妙的,他让你感知着世界的变化;时间是残酷的,他残忍到不肯停留分秒。
当我们还年少时,面对着“少年不言愁”的青春,总是自以为,时间即便白驹过膝,纵使光阴荏苒,也如细水长流,可供我们大把挥霍。
但时间总是不知不觉抽走了我们的天真,当我们成年,面对分秒必争的世界,我们恍然大悟:那青葱的年月居然这么短暂,短暂到我们
未曾纵情,却已逝去如同指间沙。
悔恨时间太多,只是珍惜的太少。
可是,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把大把的时间放在了书卷上,我们通过书卷去认识世界,通过文字去发现未知。我们接受着长辈们的谆谆告诫,我们聆听着老师们的再三叮咛。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然后让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领悟那些未曾见过的空中楼阁。
在课文里看到兵马俑的壮丽,你是否想过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
在图片里发现维也纳的唯美,你是否想过此生纵使做个过客也不算枉然?
但现在呢?
实现的有多少。
想来世界这么大,我们却只能通过别人去“触碰”。而这不过是外部的世界,而我们内心那无限大的世界呢?
我们总是被告诫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我们总是被威胁这个很危险,那个看看就可以,千万不要碰。
我们懵懂的眼神里充满着莫名其妙,我们渴求探索外面的世界,我们希望去认识未知的世界,然而父母一句“你还小不懂,长大了你就懂了”的理由,扼制了我们的好奇。
现在长大了,时间却又成了牵绊。恍然大悟:我们为什么不在那个坐拥梦想的少年时光里,亲自触碰这个世界?
悔不当初。而如今,当我们已然成年,当我们有了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又怎么忍心让他们重蹈复撤?
言传固然重要,但身教却也不可避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名句至今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箴言。也许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而言,亲自的尝试远胜于万语千言。
但,我们总是因为爱他而变得矛盾。我们渴望放手却总归因为爱而将他紧紧抱住,我们希望他们长大,却总归因为爱而不肯放开握着的筝线。
怕什么?怕他受伤了,怕他哭了,怕他不喜欢,怕他……
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正“以爱之名”用温柔的绳索拉扯着孩子探索未知的好奇,强制他们接受我们年少时的“谆谆教诲”。那么,当孩子说不听,我们甚至拳脚相加的时候,你可曾想过:那些我们年少时都听不进的话语,又有什么资格要他们听得进去呢?
所以,世界这么大,给孩子一个触手可及的机会。
不要因为“爱”,而让我们当初丢掉的旧时光再一次成为他们的复制膜片。
让他们自己去试一试,放他们自己去看一看。
当他们亲自劳作,自然能够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珍惜;当他们亲自去缝衣被针尖刺破手指满眼泪花的时候,便能够了解何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恩情。
千言万语抵不过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好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没关系,让他自己去感受,让他自己去探索,让他亲自去发现宇宙的浩瀚,思维的辽阔,让她亲自去感悟亲情的伟大,世界的美好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说,而在于做。
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孩子一个机会。世界这么大,陪他去看看。
爱不是无尽地呵护,因为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