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父母认为孩子入学早晚对成长发展影响大

144
作者 hymxnn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4 10:03 字数 5755 阅读 895评论 0

教育部前段时间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小学入学年龄可能会提前,不限于8月31日之前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议论。

教育部前段时间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小学入学年龄可能会提前,不限于8月31日之前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议论。

近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1名已有孩子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0%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年龄对日后成长发展影响大。39.8%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晚入学好,36.0%的受访家长认为早入学好。在受访家长看来,自理自律能力(57.6%)、心理成熟度(57.0%)和身体发育程度(50.9%)应该是判断孩子是否可入学的主要标准。

受访家长中,孩子是男孩的占54.3%,是女孩的占45.7%。来自北上广深的占30.4%,其他一线城市的占20.1%,二线城市的占30.4%,三、四线城市的占18.1%。

63.0%受访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年龄对日后成长影响大

家在湖北武汉的杨文喻去年刚生了宝宝。“我的预产期本是9月3日,但这正好在入学截止日期后了,就在8月30日那天做了剖腹产。”这样杨文喻的宝宝就可以早一年入学。

河北省90后女孩程淼(化名)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比实际年龄大了一个月有余,“为了让我早点上学,就想出了这个办法。”程淼表示,她的同学中也有托关系早入学的,“大都8岁上一年级,有一个7岁就上了”。

为了让孩子早入学,58.5%的受访家长周围多有托关系早入校的行为,45.3%的受访家长表示修改出生日期的现象常见,33.6%的受访家长则直言有提前剖腹产的情况。

“之前家人都说我怀的是女孩,觉得女孩早上学是好事,就剖了,结果是男孩。我现在反而有点担心到时儿子会不会跟不上学习进度,要是9月3日生,晚一年上学没准能表现得更好。” 杨文喻有点后悔了。

北京某国企员工李莉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她希望弹性入学。“同龄的男孩和女孩在智商、性格上的差距挺大,这种差距容易对小孩心理产生影响”。

人们希望孩子入学年龄是大是小?57.4%的受访家长希望孩子在同班同学中年龄居中,27.8%的受访家长希望孩子年龄偏小,仅14.8%的受访家长希望偏大。

高婧是广东一所初中的心理教师,她认为男孩子早上学比较吃亏。“初中男生的心理发育普遍比女生晚一两年,当他们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就该中考了,这时一些男生还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高婧解释,对于男孩子来说,即便学习能力与女孩一样,心理成熟度也普遍落后于女生,不利于他们日后发展。“我认为要改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很多家长以为早读书有好处,但现实是一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法留级,即便孩子学习吃力也得跟着读,这样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比较大,轻者自信心缺乏,重者可能就厌学了”。

山东某小学的招生老师管钰(化名)不建议孩子过早上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如果太早上学,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差半年,生理发展就会有很明显的不同”。她表示,在孩子的成长中,必须尊重客观的发育规律,不能揠苗助长。“比如学写字,5岁孩子的手部力量和6岁就不同,不是孩子不好好学而是肌肉没有发育成熟”。

对于孩子入学年龄,63.0%的受访家长表示对孩子日后成长发展影响大,其中,14.4%的受访家长认为影响很大。认为影响一般和不大的受访家长分别仅占24.8%和12.3%。

具体来说,39.8%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晚上学,因为“早上学容易跟不上”,36.0%的受访家长认为应该早上学,可以“为以后争取更多时间”。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可以入学?

针对此次新政中提到的,入学年龄不再“一刀切”,不少人对政策的一种猜测是,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可能会延迟到12月31日。据此,56.7%的受访家长认为更人性化,51.0%的受访家长则表示截止日期后的孩子仍面临同样问题,32.1%的受访家长担忧秋季入学日期等诸多问题都要相继调整。

程淼认为,不管是几月几日入学,只要还有截止日期,问题就不算解决,“只是随着入学截止日期的变化而改变了发生时间罢了”。

管钰不建议完全放开而实行弹性的入学时间。“小学招生面向的是大众,而个性化的方案在实现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李莉认为需要对入学的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测评,比如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自理能力等。“另外,虽然现在总说不能让幼儿园孩子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但你家小孩不学别人却在学。到了小学一年级,老师一看大部分学生都会,这一块知识就不讲了,落下的就是你家的小孩。这就导致很多家长去外面找补习班,形成了恶性循坏。如果小学和幼儿园能实现对接就好了”。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可以入学?自理自律能力(57.6%)、心理成熟度(57.0%)和身体发育程度(50.9%)被认为是三大判断标准。接下来是智力发展情况(48.2%)和日常沟通能力(34.0%)。一直作为唯一筛选标准的“年龄”排在了最后(31.0%)。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由米粒妈妈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