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没有录取的孩子去哪上学了?北京人、外地人看了心都堵得慌...

144
作者 哎趴着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1 10:42 字数 9513 阅读 1971评论 0

随着北京提高了小学入学门槛,数以万计的非京籍适龄儿童被挡在北京的校门外。一些父母无法辞职、老家无人依靠的非京籍学生,最后选择了“坐”在北京的门槛上读书,并形成了一条以三河、廊坊、香河、大厂、衡水等河北市县为主的“环北京教育带”。

北京是中国人的首都,

首都有现如今的飞速发展,

与北漂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

可北漂的孩子现在咋却成了弃儿了呢?

说好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呢?

说好的”喝水不忘挖井人”呢?

北京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北漂的孩子就不是祖国的花朵吗?

当这些北漂的孩子,

被“赶出”自己的首都,

捧起书本,

读到“我爱祖国”时,

祖国爱他们吗?

随着北京提高了小学入学门槛,数以万计的非京籍适龄儿童被挡在北京的校门外。一些父母无法辞职、老家无人依靠的非京籍学生,最后选择了“坐”在北京的门槛上读书,并形成了一条以三河、廊坊、香河、大厂、衡水等河北市县为主的“环北京教育带”。或不堪重负,或利用商机,它们都在为北京的人口调控政策买单。

非京籍如何在米粒妈妈

孩子到了上小学关键时刻了!非京籍家长稍不注意,孩子就可能无法在北京上学了!!那么非京籍如何在米粒妈妈呢?

答:非京籍幼升小是需要准备五证,五证包括:

⑴、务工证明(劳动合同和在京缴纳社保的证明)

⑵、在京居住证明(规范的租房合同完税证明等)

⑶、在京暂住证、

⑷、全家户口簿、

⑸、在老家无人监护证明。

对于部分非京籍家长来说,这和北京要赶走雾霾一样的难!这逼得有的夫妻不得不想出离婚的歪招,因为离婚后只需提交监护人一人的五证。

坐在北京门槛上读书

随着北京加强人口调控,抬高小学入学门槛,这些家在北京,却无法让孩子在北京上学的家长,经过反复权衡,做出了既不赖在北京,也不把孩子扔回老家的第三种选择——到河北读书。

原因很简单:大人不用抛弃在北京的工作,和孩子仍可每个月见面,最重要的是,根据河北2013年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只要学生具有两年以上在河北的高中学籍,家长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明》及本地居住证明,异地生源就可以在河北报名参加高考。

“虽然河北高考的分数线也挺高的,”一位家长说但至少可以保持一个家的经常性完整。”

形象点说,他们成了一群“坐”在北京门槛上读书的孩子。这个门槛,以三河、廊坊、香河、大厂、衡水等河北市县为主,并渐渐形成了一个“环北京教育圈”。或不堪重负,或利用商机,这些城市都在承担着为北京的人口调控政策买单的重担。

骤然收紧的北京入学政策

这项史上最严厉的入学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底。

在当时的北京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首次表态,要坚决控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切实把北京常住人口增速降下来。2019年初,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列入年度主要任务之一,而在此前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里,对外来人口的措辞一直是加强“服务管理”;2019年7月,在“控制特大城市人口”的精神指导下,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向媒体表示,要“痛下决心遏制北京人口无序快速增长”。

作为“遏制”的主要手段之一,自2019年起,北京对小学入学政策列出了不同的条件:对非京籍适龄儿童在北京市接受义务教育,要求提交“五证”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什么是“其他相关材料”?北京市教委未作统一规定,由各区县自行解释。不只如此,2019年时,“相关材料”的审核权力一般由学校掌握,2019年时,这些“相关材料”的审核权已提交到了区教委。2019年各类证件审核依旧延续区教委。

经不完全统计,这些“相关材料”主要包括:父母双方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在职证明、父母双方所在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结婚证、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租房合同、房租完税证明、房租完税发票、无房证明、居住房屋的水电费单据……(各区教委政策要求不同,最终需以本区教委规定为准)

转移入学潮第一站,北京“好邻居”

为了孩子入学,最终上不了公办校的家长,跑遍了东南西北的民办校,很大一部分民办学校的招生较早,还有部分民办校,虽然入学条件略有宽松,但仍对家庭住址或监护人的社保记录有所要求,否则没有办法提供学籍;而那些不提供学籍允许“借读”的学校,不是校舍条件太差,“连暖气都没有”,就是离家太远、收费太高。

这些被北京入学政策“挤压”出来的孩子,渐渐发现了一个新的选择方向——河北。

相对于北京市百花齐放的“证明”限制,河北的公立小学入学条件相当宽松: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当地就业证及学区所在地居住证明,即可就近入学,租房协议、买房协议都算居住证明。

这可能是给大家一个新安慰,至少我们是在北京周边给孩子寻找入学机会。

所有后果,都只能由孩子来承担

无论是主动选择,或被动选择,在新一轮入学大战中,多数家长无奈地妥协了。然而,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样“以学控人”的政策,真的有用吗?

事实上,在2013年前,北京市对于非京籍学生的入学政策还算友善、宽松。

2001年,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指出: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流入地管理为主,通过安排在公办中小学借读,利用富余校舍及师资条件开办专门学校等多种方式,保证在京合法居住的流动人口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也是在积极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规定的解决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两为主”原则。

2002年4月,北京市又出台了《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按照这一规定,只要是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父母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并已取得暂住证的孩子,就可以入学借读,“从2002年9月1日起,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借读收费,小学由每学期500元降到200元;初中由每学期1000元降到500元。”

这一年,时任北京市市长刘淇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明确:北京市对外来人口实行“管理、教育、服务并重”的政策。有专家感慨,北京对外来人口从过去的“管理、控制”到现在“管理、服务并重”,是飞跃式的变化。

不过,在这段政策宽松期,北京学校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在校人数,都没有显著增长。

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数据:2001年,北京市小学的新招生人数为9万余人,在校人数为66万余人;至2005年,新招生人数反而降了2万余人,整体在校人数减少16余万人;至2009年前后,方缓慢回升,小学新招生人数增加到10万人,但在校生数仍比2001年少2万余人。

小学入学人数从2010年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一年,全市小学新招生数11万3千余人;2011年又疾增了近2万人;至2012年时,达到14万1千人;2013年,已增至16万5千人。

但与此相对应,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量,反而呈现增速逐步放缓的状态。2011年时,北京常住人口的增量是56.7万人,至2019年,这一数字已降至36.8万人,从2011年到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的增速从2.9%下降到1.7%。

但是,将从2007年至2019年小学新生中非京籍的数量加以比较,便会发现,非京籍学生在北京小学招生人数中,一直维持在较稳定的比例上。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时,北京市新招收非京籍小学生占当年小学新招生人数的40.51%,之后逐年缓慢增加,最高值出现在2010年,达到47.55%,然后便出现下降趋势,至2013年时,只占45.17%,到了2019年,降到史上最低值38.44%。

2019年共建的取消,升学政策更加的细则化,2019年非京籍五证繁衍成28类证件....2019年升学政策“延续”更加准确化,“六年一学位”....

京京有话说:不管您是京籍还是非京籍,面对幼升小升学政策多要求,我们做到“早了解、早准备”,从目前来看,还是有必要的,这场升学的战役,家长需要占主导地位,所以还是早些准备较好!

未来幼升小这条件可能需要我们更加坚强....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中国新闻周刊,由米粒妈妈网编辑京京综合整理发布,如有转载必须注明详细来源及作者。

?????????????????????????????????????????

如果您也有幼升小相关升学问题可以关注北幼升小网微信账号“米粒妈妈(bjysxwx)”,回复“咨询”二字获取留言咨询页面。我们将尽力为您分析解答。

扫一扫|二维码

北京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