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集团化:杭州教育的金名片

144
作者 顺宝妈2014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09 10:58 字数 4015 阅读 1213评论 0

2004年,在杭州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破解“上学难”的问题。经过6年的努力,名校集团化办学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教育集团177个,成员单位663个。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名校(园)集团化参与面分别达到67.7%和32.8%,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339个,覆盖面达到98.2%,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覆盖率达55%,打造了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平民化的“杭州模式”。如今,“名校集团化”成为了杭州教育的一张金名片。

一、“名校集团化”推进优质教育普及化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成本低、风险小、成效大的优质教育发展普及之路,它充分挖掘名校的师资、管理和品牌潜力,加快了优质教育资源增值的速度,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缩短了学校上等级周期,缩短了教师专业成长周期。不少新校、弱校、民校和农校借助于名校辐射这一“电梯”,在名校“零距离”示范下大约用了2-3年的时间,实现了向优质教育的跨越,缩短了成熟周期。随着“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持续推进,扩大了优质教育覆盖率,全市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3%,等级幼儿园在园人数覆盖率达到90.8%,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比例达99.33%,优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覆盖率分别达到65.0%、75.92%、81.16%。“名校集团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使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

二、“名校集团化”推进教育公平

推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追求,城市新区教育、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增长点,“名校集团化”把破解新区教育、农村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名校集团化”成功破解了为新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的难题。通过“名校+新校”、“高校+新校”等模式,为居住在新城、开发区、新居民区的老城区迁建市民、新杭州市民、城郊农民提供了优质教育,推进了区域内基础教育公平化,显著地改善了投资环境,为创建“住在杭州”做出了贡献。二是“名校集团化”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在名校的“孵化”下,农村教师精神面貌一新,哺出乐于执教公开课和热衷教育科研两大“新质”。据对杭州市首批参加城乡结对的200多所农村学校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学校教师开设的县级以上公开课达1360节;有25%的教师参与了各类课题研究,有52项研究成果参与国家级交流,有148项获省级奖,有278项获市级奖。一批基础较差的农村学校在名校的带动下,很快上了等级,如富阳洞桥镇小学在学军小学的帮助下,仅用两年时间就成为省级示范学校。另外,名校集团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产生显著影响,为城郊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带去现代城市文明之风,直接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三、“名校集团化”打造教育金名片

“名校集团化”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被新华社列为中国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名校集团化”提升了杭州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教育状况总体评价杭州名列第一,教育满意度城市综合排序杭州位居第二。在2009年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活动中,“名校集团化办学”跻身“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奖”前三强。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案例并得到推广。

杭州中学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