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菁英”既要出国也要下乡!上海分站

144
作者 帮您回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23 10:31 字数 8346 阅读 1041评论 0
专访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

“理科尖子能吟诗诵词,文科尖子照样拿得出科技创新论文”。作为全上海综合实力最强的高中之一,复旦附中每年有30%-40%的学生能享受出国交流的学习机会,但到街道去参与社区实践,或者到西部山区与当地学生同上一周课还是“头一回”。这是复旦附中日前正面向全体师生推出的一个名叫“菁英计划”的项目,在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教授看来,这个时代的菁英学生既要具有国际化视野,更应有草根精神。“我们想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社会。”

作为上海最好的学校之一,复旦附中最初想到要在全校推广这个“菁英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郑方贤:

复旦附中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学风严谨踏实、学生础厚实闻名。基近年来,在继承发扬传统特色的同时,“基础”对的内涵重新研究确定,除了知识、技能层面的培养,复旦附中的师生都发现原来自己天天接触的社会并不是中国的全部、原来拼搏上名校并不是高中生唯一的生活方式……作为探索,我们推出了“菁英计划”——通过各类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引导学生树立志向,然后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组织他们深入西部山区学校和城市街道社区,通过短暂的生活经历开展国情教育。计划课程分成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贫困地区考察)、海外交流等模块。从今年起入校的高一学生,都要在高中三年参与三大模块的课程。

那么,参加这项“菁英计划”的学生需要经过选拔吗?如何选拔?

郑方贤:

对“菁英”的人选不以成绩论“英雄”,而是以能吃苦为“标准”!选拔采取自愿报名的办法,校方利用一周“社会实践”的时间,由老师带队,深入到贵阳息烽乌江复旦、重庆西沱中学和上海杨浦殷行社区(街道),参与社会实践和体验生活。面试一开始就淘汰了不少学生,这个问题就是“你能否接受一周不洗澡”。最后通过选拔的100名学生共分三路,一批去殷行街道了解社区基层的工作情况;一批到重庆西沱中学和贵州乌江复旦中学,和当地中学生一起上一周课,还必须带着自己想了解的课题去做一次调查,到当地学生家中去做一次客,和当地的老师交流一次。往后,学校还计划让学生到当地同学家里去住一周,就像到国外交流常常住在当地学生家一样。

专访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


学生到了西部的学校,他们感受到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郑方贤:

复旦附中的学生颠簸30多个小时到达了乌江。当早晨他们在宿舍中醒来,想着是不是能够在床上再“赖”上一会儿时,当地的同学都已经早早起床,在水池前用冷水洗头、洗衣服、刷鞋子了。

而在日程安排中,有个“跟着学伴回家吃一顿饭”的活动。我听不少学生和我说,按计划到当地同学家去做客,但没想到,从买菜到端饭上桌的全是同学一个人。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如果他没考上大学,外出打工或许也是他的出路。到乌江复旦中学上课的学生赵洁回来后感触很深,“那一天我吃着全素的饭菜,几乎说不出一句话。我们从不会想到有同学有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命运。”

据了解,除了让学生走进西部的学校,学校还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做了不少工作。

学校这学期让带队老师重新整合课程,为学生的社会实践作准备——到街道社区去的学生首先开设了《社会学》和《中国社会基层政府的运作》两门课;去西部的学生开设了《中国西部发展和开发》。而到殷行街道社区学习的同学,到社区所在的社保、城建、居委、劳动就业等职能单位和福利院,去感受中国基层政府的运作模式和社区居民生活。另一批次被送到有关大学实验室,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实验过程和了解有关项目。

复旦附中在全国率先实现高中与大学文化的无缝对接。那么,复旦附中的“大学附中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1、大学自主招生对“中学培养多元化人才”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重点高中的优势在于拥有名校效应,丰富的校园生活,学生优异的社会实践或学科竞赛成绩;3、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文理兼通、基础厚实、创新精神;4、高校自主招生,为高中生“自己做主”规划和选择人生成长的道路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5、我们要做的是主动改革高中教育,以更符合教育的本义及学生的终身发展。

专访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


复旦附中在传播“大学附中文化”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否就此谈谈附中的一些做法?

“《圣经》与西方宗教传统”、“数理逻辑”……这些复旦大学教授的选修课,如今已经搬到了复旦附中课堂2010年9月开始,从周一至

郑方贤:

周五,复旦附中学生每天上午以行政班的课程为主,下午半天时间实行“走班制”,。在学校开出的选修课中选择自己想修读的课程。

复旦附中还推出了一项特别的“校长午餐会”,获得同学们热烈的反响。您在午餐时都和学生们聊些什么?

郑方贤:

学校会根据报名情况随机选择6-7名学生“共进午餐”,学生与校长吃着盒饭探讨问题。虽说是几元钱的盒饭,却带来了不错的效果。最早设立“午餐会”,学,校选择从学业较为紧张的高三开始进行,不少学生都向校长提出了高考专业选择方面的问题。之后,“午餐会”逐步扩散至高二、高一,问题也开始多样化。

专访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该怎样转、如何化?对接大学文化,应怎样对、如何接?

郑方贤:

近两年复旦附中与专家、教授牵手治校,学校管理团队通力合作,主要做了两件事:校内,一面递次推进课程改革,一面“丰富附中校园生活”。2010年,学校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制定了《复旦附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设置了“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践”、“技术与设计”8个领域的课程体系,并设计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和特选课程四层阶梯递进的课程门类,供学生自由选修,覆盖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为推进“课程建设方案”的建设,该校又将其列为60周年校庆的学术活动之一,举办“课程建设方案研讨会”,邀请市内外30位校外专家和50多位本校教师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

同时,学校还特别推出了一项“个性化精英教育”的计划,即“每个班级的学生不超过35人,学生下午可以自由选择听大学教授的课程,所有高一学生都要寄宿等”。以前,该校每个班级的人数约45人,现在,每个班级控制在35人以内,10个班级被拆分为现在的13个班级。目的是希望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被老师关注,上课有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我们还要求老师给学生做伴,培养学生整体素质。2010年暑假,学校对学生食堂、寝室都进行了改造。现在,老师不仅在校园内和学生为伴;回到生活区,一些年轻教师则经常和学生一起玩乐,做学生的生活导师。“我们之所有要求所有高一学生寄宿,就是希望每个学生有超越知识的素养。”

小学作文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