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改革试点:家长担心增负
近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高考将经历1977年以来力度最大的改革。上海被列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这将给学校和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成为上海近期最热话题。学者、教育工作者对试行在即的高考改革态度积极乐观,而部分学生和家长则在是否减负上大为纠结。
根据新政策,今后,学生高考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改革还将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这意味着,高中阶段乃至整个普教阶段的教育方式将有所改变,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将面临新挑战。
在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专家侯定凯看来,此次改革亮点颇多,特别是凸显了相关政策间的呼应。他说,过去高考招生制度在选拔性上有层层加码的趋势,每个政策都在加剧学生的分层。但实际上,过度甄别不但不利于公平原则,甄别本身的科学性也值得怀疑。
他举例说,过去通过自主招生的联考加分、统考前招生等方式,导致优等生在各种竞争中“赢者通吃”的现象,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竞争机会。新的高考制度把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不得进行联考方式,且对统一加分制度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些都回应了公众对公平的诉求。
侯定凯认为,取消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教学既可避免学生过早分化和固化学术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他指出,在人才的选拔上,学生可以从两次英语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平行志愿政策等改革中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高校选拔人才或将设置更多合理的“观察点”。
高考制度的改革会给中学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张堰中学校长樊汉彬看来,高考制度改革将使素质教育导向更加清晰。他说,此次改革将在原有制度传承的基础上,完善现代考试制度体系。学校也将从偏重育分教学、知识传授教育转向强调育人教学和成人教育。
相比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赞许的态度,学生和家长的看法则不太乐观。对于高考改革,课业负担是增加还是减轻,成为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议题。
有家长认为,虽然高考制度改革更关注平时的学习,但是,今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重要性大大增加,为了确保考上理想的学校,每门学业水平考试都不能疏忽。孩子的课业负担可能会加重。有中学生表示,高考改革后,从高一开始就要投入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会有压力。
对此,侯定凯认为,对于长期依赖固定学习目标或被动服从课程安排的学生来说,更多选择和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性可能意味着负担。面对改革后评价方式的改变和选择机会的增加,如何设计孩子的发展道路,确保孩子长远利益的最大化,还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辅导。
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看来,衡量负担不能仅和考试科目数量挂钩。樊汉彬亦表示,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定位”,符合学生自身基础、兴趣和未来发展的合理定位就不会引起过大的心理压力。他认为,一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就应该在老师指导和家长支持下设定系统的学业规划,避免“疾风骤雨”式的应对方式。
上海市教委透露,上海将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改革方案。目前,方案正在加紧修改完善,并将按规定程序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