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指南:走出报考小语种的六大误区

144
作者 我是小小皮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20 10:37 字数 7985 阅读 1151评论 0

误区一:除了英语都是小语种

小语种的称呼实际上是个“小名”,它的“大名”或说“学名”应该叫非通用语。那么,哪些语言属于非通用语呢?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有6种语言是联合国目前的通用工作语,即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就是说,联合国的所有会议都有这些语言的口译,以及所有的官方文件,都打印或在网上出版这些语言的翻译版本。除此之外,其他语言当然就是非通用语了。

然而,在我国由于绝大部分中学开设的都是英语,各高校招生的外语专业也绝大部分都是英语专业,所以,在每年的高考中,大家普遍地把英语以外的语种统称为小语种。

我国高校招收的小语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欧洲语系,主要包括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捷克语、荷兰语、瑞典语、波兰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等;另一类是亚非语系,主要包括日语、朝鲜语、蒙古语、越南语、缅甸语、泰国语、老挝语、马来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乌尔都语、豪萨语、波斯语、普什图语、斯瓦希里语、僧迦罗语等。在这些小语种里,常年招生的有十多个,其他语种则是隔年或数年才招一次。

由于俄语、日语开设的院校和招生数量比较多,有的学校便没有把它们列入小语种单招目录中,而是放到了统招计划内。

误区二:考生都要学过小语种

“我没有学过小语种,怎么报考啊?”有些同学和家长认为,报考小语种的考生肯定提前学过那个语种,就像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一定要优秀似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之所以大家习惯上叫小语种,就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没学过这个语种。如果大家在高考之前都学过某个语种,那它恐怕就跟英语一样叫大语种了。

事实上,所有招收小语种的高校在招生考试时,考得都是英语试题。只有俄语、日语招生时,个别学校才规定,考生既可以考英语试题,也可以选报俄语、日语的试题。不论哪种试题,试题范围与全国统一高考规定的命题范围都大致相同。

例如,2007年小语种提前单招时,黑龙江大学的俄语专业就允许考生选用俄语试卷,山东大学的日语专业则允许部分考生选用日语试卷。

误区三:小语种都是提前单招

小语种提前单招的原来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几所重点外语院校,由于涉及到的重点中学非常有限,所以了解这种招生形式的人也寥寥无几。

而随着招收小语种的院校增多,许多考生从一上高中开始就知道了这种特殊的招生形式,但同时也给考生们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所有的小语种专业都是提前单招。

其实,提前单招只是小语种录取的形式之一,另外还有两种招生形式不可不知。一种是多带带考试(主要是面试和口试),领到合格证后再参加高考,在提前批次录取,这一点很像艺术类专业的招考,如北京市的考生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第二种是跟普通专业一样,通过统一高考,在相应批次录取。一心想学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尤其要注意第二种,因为绝大部分院校招收小语种专业时采用的是这种形式,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延边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等。

这些院校招收的小语种虽然不像外语院校那样品种繁多,但招收的数量非常可观,所以错过了提前单招的机会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也许还有更好的学校和专业在后面。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使是教育部已经批准的允许提前单招的19所院校,其小语种招生名额也有许多是安排在了统一高考。尤其引人瞩目的是,19所院校之一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连续几年提前单招后,去年又改回去了。

误区四:任何人都可以报考小语种

虽然小语种提前单招的数量有限,但许多考生都想碰碰运气。可是真到报名时,才发现原来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报的。首先,各高校的小语种专业都只是选择部分省市招生,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和调整。比如,2007年外交学院只在吉林、浙江等10个省市进行招生。

其次,大部分院校不接受个人报名,只规定一个省的几所省重点高中具备推荐考生的资格,推荐时还严格限制人数、报考语种、男女比例、最大年龄、是否应届生、身高、五官等,最后再统一由中学填写推荐表上报到招生院校。

另外还要提醒考生,英语考得好的人不一定就能学好小语种,因为语言也需要一定的天赋,有的语种光靠下苦功夫是学不好的,因而有的院校还对小语种专业实行试读制度,如果确实学不会的话,只能退学次年再重新参加高考了。

误区五:小语种是高考的一条捷径

许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小语种提前单招是上大学的一条捷径。如果搁在五六年前,这话也许还有点道理,现在则是“今非昔比”了。首先,以前各中学推荐的都是成绩中上等的学生,所谓“推良不推优”,况且特别优秀的学生或许还看不上小语种。而现在呢,大家都看到了小语种发展的前景,许多优秀的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也加入到了竞争推荐的行列。

其次,小语种考试录取的过程难度增大。先说考试科目,以前名牌院校只考语文和外语,现在则加了数学,如北外、北二外、上外等,而不考数学的只剩下一般本科院校。再说试题难度,各高校所出的试卷形式虽然与高考相似,但试题难度明显加大,而且还有口试和面试。

此外,按照教育部规定,各校小语种专业的招生人数与考试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2,而各招生院校实际操作时是1∶5左右。有的学校没有报名人数限制,最后录取人数与考试人数的比例竟达到1∶10以上。

可以说,小语种招生比统一高考更能综合反映一个考生的整体素质。从往年被高校录取的小语种考生的综合情况来看,凡是被名牌院校录取的考生,参加高考时成绩都能上一本线;凡是被一般院校录取的考生,参加高考时成绩也会远远超过二本线。面对诱人的小语种提前单招,考生一定要综合衡量自己的实力,理智而冷静地选择报考。

误区六:小语种将来特别好就业

与英语专业相比,小语种确实比较容易就业,特别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社会对小语种专业的关注度更有所提升。部分院校的小语种专业一次性就业率甚至达到了100%。

然而,随着招收小语种院校的不断增加,小语种就业的优势正在日渐削弱。据了解,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往政府外事部门和外资企业。然而,从最近几年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公布的招聘岗位来看,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有限,且门槛也很高。例如,在外交部公布的2008年录用计划中,阿拉伯语毕业生的需求量只有11名,其他小语种的需求更少,大多只要一名或两名。

至于外资企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也很有限。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大都市上海为例,每年外资企业发布的招聘小语种岗位的很少,提供的每10个岗位中属于小语种的只有1个,且大部分还只是兼职或短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