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变得容易:在教科书里找答案
教科书里容纳了学校的讲课内容。
经常翻看它,可以温故而知新,
起到逐渐存储知识的作用。
"明天就考试,看教科书就行了。"
初一期中考试的时候,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们纷纷向老师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疑问。老师非常肯定地向同学们说:
"该学的都在教科书里。"
老师用厌烦的语气又重复了一遍。但是我前面的同学却轻轻地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回家的路上,我们穿过落满灰尘的操场。我说:
"咱们上小吃部去吧。"
同学们带着不解的表情异口同声地说:
"你有毛病啊,明天考试啊!"
"老师不是说都在这里嘛。"
我把不到一百页的教科书在他们面前晃了晃,提高嗓门接着说。
"也不是期末考试,怕什么,该复习的都在这五十来页里面了嘛。"
尽管表面上是这么说了,但是一想到回家还得背参考书、还得解习题集,我的心情也很沉重。当时我对解习题有想法:"考试也不按习题集,再说多解习题集也不能克服押题的不良习惯,为什么还要解习题集呢?还有,参考书是解释概括教科书要点的,那么为什么把教科书里用20页阐释的内容,扩大到100页之多呢?"但是,话虽这么说,每次考试前,大家都背参考书,解习题集,所以我也只好跟着那么做了。
因为到昨天为止,我已经读了很多参考书,所以不想再读了。我建议回家之前一起吃碗面条,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反对。我看没戏了,只好迈着沉重的脚步回了家。我浏览了一遍考试范围内的教科书内容。粗黑的文字加上许多配图,没用几分钟就看完了。可又放心不下,还想再看一遍,但是太疲倦读不下去了。
"明天考就考吧,反正累了先睡一觉,等妈妈下班回来,叫醒我的时候再说。"
可是那天妈妈偏偏下班很晚,吃晚饭的时候也没叫醒我。原想妈妈来叫醒的时候再看一点的,不料妈妈直到吃早饭才叫醒我。我睡眼惺忪地看了一下挂钟,就傻眼了:
"糟了,怎么办?"
只见桌子上有一张昨天复习时记下的笔记。我迅速地拿起那张纸,匆匆来到饭桌前,一边吃饭一边看笔记。妈妈问我:"怎么啦,要考试啦?"
"是啊!"我心不在焉地回答。
到学校趁考试前的时间再一次浏览笔记。打开考试卷子的时候心里还嘀咕:"也不是天才,只在考前浏览一遍,哎,玩儿完了。"
但是奇迹发生了。似乎已经猜准了似的,每道题的答案都浮现在眼前。那个时候我得到了最高分96分。那件事情至今历历在目。那些答案平时怎么用功,也没有像那天那样清楚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自那以后,又过了4年,我来到了美国。在那里,我逐渐懂得了其中的奥秘。高二的时候,高一年级的优秀同学看我们不会学习,就请来名牌大学的老师,给我们讲授学习技巧。那位老师说:考试之前注意看教科书,考试的时候印象最深。
每当听到"考试要靠平时的积累"这句话的时候,我总是禁不住叹着气嘀咕:"说得倒轻巧。"但是,这句话其实是真的。只要你天天来上课,哪怕不学习也能考出50分。也就是说,只要你坐在课堂上听一听,也至少能得到答出一半试卷的知识。
前所述,用不着多记笔记,只要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就不用专门为考试复习,而能答对大部分内容。临近考试才废寝忘食地学习,也就是所谓"临时抱佛脚",是得不到考试所需的足够信息的。教育专家指出:每天集中精力学习5分钟,比起一周一次10个小时的集中学习更有效。不仅学习是这样,运动、艺术等专业也是这样。有迹象表明,美国的教育也要导入这个方法。每天聚精会神地学习3分钟,这比起考试前集中学习几百个3分钟更有效。
考试前复习的目的,不是背诵整个学期所学的内容,而是为了唤起以前曾经学过而又远逝模糊的记忆。平时不好好学习,快要考试了才拿起书本拼命用功的人,考试的时候一般都表现得似懂非懂犹豫不决,苦于寻找正确答案。有时候,答错一道题,成绩名次差个10等、20等是常有的事。升学考试中答错一道题,就可能导致最后落榜的悲惨结局。
如前所述,考前的复习只不过是为了唤起以前曾经学过而又远逝模糊的记忆。有的人想一下子唤起所有的学习记忆,彻夜不眠废寝忘食,但是越学越觉得头绪凌乱模糊不清,找不准正确答案。
那么,要想考出好成绩,怎样学习才有效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平时要对自己常常问如下几个问题:"应该掌握什么?"、"该掌握的信息又该怎么寻找?"、"找到的信息又该怎么记忆?"
"应该掌握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要牢固掌握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教科书上的内容。上课的时候要聚精会神地听取老师的讲授,没有听懂的,要请教老师及时弄懂。这样做,最低限度也能消化一部分讲课的内容。考试之前,要浏览教科书,回忆一下上课的时候老师是怎么解题的,这是有效的办法。教科书看的次数多了,一翻开教科书,里边的内容似乎都很清楚,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与陷阱。精读教科书能唤起一部分课堂授课的记忆。如果上过物理课,那么当你看到科普书里的抛物线公式时,就会想起做过的物理试验,想起同学们提过的疑问及课堂上解过的问题。
教科书容纳着学校的讲课内容。经常翻看它,可以温故而知新,起到逐渐存储知识的作用。运动员先热身,然后才进入激烈的比赛,也是同样的道理。考试的前几天一点一点地恢复记忆,考试的时候就能达到最佳记忆。
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的,那么解读背诵笔记本内容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了解读背诵教科书内容的时间,所以笔记本不应该记得太满。笔记本只能记一些不会的、容易忘记的知识,它只能作为解读教科书的补充资料。
大部分教育专家认为,考前看参考书弊大利小。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度的。考试前储存过多的信息,脑子里会发生混乱,更不用说学习新的了,连原先已经理解的也都记不住了。一般情况下,不要想回家以后再复习,课堂上学习的,最好是在课堂上就地消化。放学以后就简单地浏览一下,把可能考试的内容清楚地储存在脑海里就行了。
最近我国的企业通过管理咨询,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一跃跻身于国际舞台上。驰名海内外的管理咨询机构,标榜着"简单、快捷、有效"的服务,为此收取高额的咨询费。如果开办一个学习咨询机构,我也认为:必须按照"简单、快捷、有效"三原则,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青少年需要用知识来武装。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丰富的知识,这将成为决定他们人生方向的重要因素。用功之前先问一问自己:怎样才能既不浪费时间,又不浪费精力,却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看教科书请注意
1.定义
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定义,然后再看课文,你就能正确地理解和完整地记忆。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课文里,可能会是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考试的时候,基本上都要利用定义、定理来解析和回答,所以,一旦对定义、定理解释不清楚,或者解释错误,就无法回答的准确。定义、定理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探究其形成的过程,就会获得更多的信息。
2.图表
撰写教科书的人往往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制成图表来说明。用几页文字说明的内容,只用一个图表就可以说明。所以正确地理解图表,弄懂图表里的内容,就容易理解全书的内容。
3.例题
教科书往往通过大部分习题和例题来说明理论。要想背下深刻复杂的理论,需要很多时间。有的理论即使你用了很多的时间也不一定能理解。与其死记硬背深奥的理论,还不如记住老师讲过的例题和解析过的习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深奥的理论也变得很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