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北大清华高三生的实用学习经验
学校的同学放假前要儿子写点东西.他们邀请了几个清华北大的学长,大概已经把儿子归列为该类了。我觉得写得还比较实在,先拿来自恋一把。
当高一的同学找到我让我给学弟学妹们写点经验心得时,内心还真有一些惭愧。作为一个竞赛生,我一直在靠理科优势维持着总分排名,语文及英语这两科一向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加之半年没有上课,所学已经忘记甚多,更感觉愧为经验之谈。所以我姑且把我认为先进的经验,以及我的心得写下来。
所谓“我认为先进”的经验,有些我不一定做的到,有些是我吃亏或差点吃亏之后所得教训。我把它们总结成一套所谓“经验”供大家参考。
关于充放电
高中阶段所学的内容其实少得可怜,但是题目与考试的花样很多,正着考、倒着考、隐蔽着考、暗示着考、合并起来考、搀杂起来考、放在火上烤……为了应付考试,我们花很多时间做题,就好像才充了一小时的电的电池,要在三年内不停地放电。这样的长时间消耗对我们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很多从高一开始就采用题海战术的同学后劲越来越不足,造成高考失手。
究其原因,我认为高一高二是充电的时间,是学东西的时间,不是大量做题的时间。做题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大家高考还远,应该趁高一时多学点东西。根据自己的优势劣势,选择扬长或补短都取决于个人。比如多读名著、文集、文学史;读些人物传记、历史著作;看英文原版电影(无中文字幕),多读英语美文;理科方面,在竞赛上多学点东西等。不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做题上,高三才是放电的时间。等大家到了高三就会发现前两年做的题甚至不及高三的三分之一,把高一高二用来学习的时间用来做题是事倍功半之举。
关于各科学习经验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只抓两个方面:文言文和作文。他要求我们文言文做到信手拈来,即看到任一篇史传类文言文就能立刻翻译,且原文中每个字都要在译文中落实。作文方面,要多读书,读名著、文集、文学史,以积累素材,因为滥俗的素材和语言不可能抓住阅卷人的眼球。我没有照他说的做,因此至今还只能写出流俗的文章,我只知道照他说的做的同学,语文成绩都突飞猛进。至于阅读、选择题等等,高三有的是时间去练习,不应该在前两年花太多时间。
我们高中学的英语相当于英语国家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试问我们小学学语文时是练完形填空为主还是认字、读书为主?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对于需要大量词汇量和快速阅读能力的高考来说,不多背单词、读文章而只做题的同学是没有竞争力的。据英语强人介绍,学英语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用来读、背、记、说、听,背单词、读美文、听原版发音才是学英语的正道。同学们应该抽出时间(抽出时间的方法因人而异)看英文报纸、听英语新闻、看英文电影(关掉中文字幕)。即使是做完形填空,也应该从中榨取有用的单词、句型、用法。之所以要多读是因为所学的知识点如果不处在一个整体文章中的话,是不会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也就不会在考试时出现在脑海中。
理化方面的考试特点是知识点相当综合且需要相当快的答题速度,常有一道选择题考察七八个知识点的情况,所以理化不能有一丝知识点的缺漏。同学们要对知识掌握得极致,要达到千锤百炼的极致、才华横溢的极致、天衣无缝的极致。为了在考试中瞬间把要用的点调出来,需要在大脑中有一幅清晰的概念图。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这样的:想象脑海中间有一个“力”字,要在3分钟内以“力”的概念延伸出力学的所有知识点和经典模型。
应试教育最无奈、也是对社会最没有用的部分,就是为了区分高低而设的各种陷阱,这些陷阱不教人新知,也考察不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为了争高分必须提防。有些同学对知识点知道得很清楚,合外力为零就等于动量守恒,但一到考试时见到“因为合外力为零,所以机械能守恒”这个选项就稀里糊涂地选上了,之所以跳进这样的陷阱,也是因为知识点掌握得不清晰,有时错误很隐蔽就不容易被发现。对付这些陷阱,最好是平时就多设想些荒谬化情形,把错误放大,这样才能及早形成概念之间清晰的界限。
数学的学习方法,应该向没学过竞赛也能考135分以上的同学借鉴,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去想一道看似困难的题,懂得那么短的考试时间内如何取舍,由于我是完全凭竞赛功底支撑,所以也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数学的知识点不多,所以一定要掌握扎实。题目的变化可谓千差万别,关键是掌握每一类型的题的方法。选择填空题的方法主要在做题中找,大题的方法要从老师讲的习题课中提取、升华。
关于考试心态
近些年的高考,普遍存在难度降低的趋势,要从一套难度低的试卷中区分出高低,就只能采用严格的、甚至荒谬的评卷标准,所以我们答卷时一定要切合答案,要做到每一步都不能出错,因为一步出错,满盘皆输。但是,考虑到高考的题量和速度,小心答题、步步仔细是靠不住的,在自然的思路下做到凌波微步、不留漏洞的境界才是根本之道,而这根本上依赖的,就是天衣无缝的知识体系。
考试前人会进入紧张状态,此时所见所闻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这段时间复习的内容在考试时会不由自主地回放,给正常的思维造成障碍。许多同学都有考前2小时复习的习惯,可能对考试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不妨尝试一下考前2小时不复习,可能反而有帮助。
关于竞赛
参加竞赛的同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高考生,用竞赛的训练来准备高考的压轴题;另一种是竞赛生,目标是“省赛区全国一等奖”,也就是全省前40名,具有保送资格,其中数理两科的一等奖最受清华北大青睐。对于想拿一等奖的同学来说,竞赛所要学的内容很多,无论知识量和难度都远超过高考,但只要学进去,你会发现这些知识点不难掌握。物理竞赛的所学内容与大学联系比较紧密;而数学竞赛的训练比较脱节,组合、数论等大学里重要的知识,我们学校没有做太多的训练。组合与数论掌握得好的,基本属于全省前十名,来自一些竞赛强校。他们在竞赛培训室里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教室的时间,是竞赛强校的一大特点。
数学竞赛的训练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做相应的题目训练,而有志于物理竞赛的同学应该走在竞赛班老师前面。物理竞赛的知识点,用高一一年就可以学完(这是三届前的一位学长建议的),高二上学期适当做题,主要为了熟练掌握知识,下学期寻求一些高观点及典型方法,也可以用大学的知识来指导。再加上考前一两个月的模拟题训练,省一应该是囊中之物。这也只是我的教训而已,因为我也没有在高一学完知识点,浪费了很多时间。
另外,鉴于竞赛有一定风险,而且保送生考试也要考到非竞赛内容,建议竞赛的同学保持一定的总分排名,这样有助于迅速转型及争取校荐名额。
关于错题本
错题本是很多状元推荐的方法。不过鉴于摘抄错题所用的时间较长,而且我认为这种记法对我而言事倍功半,所以没有采用。同样的原因,我也没有用本子摘抄优美文段的习惯。这类学习方法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最好结合自己的实际斟酌采用。
我的一家之言也就记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吧。
相关文章
高三优秀生心得:一模前是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期
赢在高三:从学习方法上获取成功
天才优等生的独门学习秘笈全披露
2010家有高考生:高三必须要解决的48个问题
揭秘:成就北大状元的九大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