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快乐 初中养素质 高中才有本钱拼应试
给小学生营造快乐环境蛮简单的,家庭和睦,老师不是粗暴凶恶{{BANNED}}的奇葩,不被学业要求压得喘不过气,可以有些闲暇时间玩耍,就会很快乐。这种孩子很容易喜欢上读书和运动,有这两点,小学成绩可能不突出,但往往过渡到初中会很顺利,比较守纪律、也比较能配合老师的要求。
初中出问题的,大比例是从小学就不快乐的学生。初中进入青春期,脑力体力快速强壮,自我意识膨胀。不再像小学那么无知,对于世界、对于社会,无论对错,都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而且相当固执。初中生也已经有一套与家长老师周旋的经验,对抗老师家长会更胆大,也更持久,甚至更隐蔽。初中也往往会形成一个个小圈子,与师、长冲突时,也不像小学时那么孤立无援,容易屈服。套用火灾三要素,就是物燥、风大、明火。在小学淤积下的压抑,会集中在这段时间引爆。
初中也是价值观世界观最混乱的阶段,小学生还谈不上价值观世界观,到高中好歹已经有了初步的鉴别能力,唯有初中,是既跃跃欲试,又毫无鉴别力的阶段。对于不快乐的学生,很容易认为从家庭到学校的环境就是对自己有敌意,不可信任的。对学校、家庭的价值观容易不屑一顾,认为这些就是自己不快乐的根源。小学弱小无力,不得不在行动上受制于家庭,忍受不快乐的生活。那么到初中,就要靠自己去探索快乐之路。于是乎,痴迷游戏的、沉溺八卦的、勾朋呼友、滥交早恋的,突然全出现了。这个阶段要来纠正,非常困难。对于不快乐的学生,不信任家庭、学校是思想基调。行为言语上不服从,甚至对抗才是正常的,是保护自己独立意识必须去做的。服从就意味着意识的独立受威胁,自己的快乐被毁灭。这种状态下的孩子,最好状态也类似一块石头,油盐不进。最坏犹如一枚行走中的炸弹,谁碰炸谁。
快乐的学生,比较信任家长和学校,冲突虽然难以消除,但大体上,内心里接受妥协,至少愿意试试用家庭学校的价值观审视一下自身的行为。越快乐的学生,越信任家庭和学校,对各种学习安排和纪律要求的配合度也越高。能够在思想上、言行上大体配合学校和家庭,其实这就是素质。初中的素质,低一点的要求就是能够跟着走。而能够跟着走,最差也能进一个不错的高中。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自觉往前走,挤进名校没问题。
现在的社会,会在意你哪所大学毕业,却毫不在意你高中哪里念的。所以初中根本没必要拼应试,另外,就是由于上述原因,初中拼应试其实比高中还难。当然,这里只针对一般家庭,保证高中如果拼应试,孩子的本钱很雄厚,拼得起。
相关推荐:
家长支招:择校被卡死,学区房买哪?
武珞路,华一寄名师纷纷被开除!原因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