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牛普娃们该不该学奥数、报杯赛?

144
作者 丹丹的嘛麻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9 16:08 字数 4493 阅读 1113评论 0

大多数的家长,给孩子报奥数班,参加各种形式的奥数杯赛,只为在小升初择校时增加多一些的筹码,奥数到底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让我们先来给学习奥数的孩子们分个类:

第一类:牛娃。又可细分为:

1,超牛,横扫杯赛一等奖,大机构最高班的中上及次高班的上,集训队的中上。

2,大牛,可拿到杯赛一等奖,大机构最高班的中下,次高班的中上,集训队的中下。

3,普牛,稳定杯赛二等奖,偶尔一等奖。

第二类:准牛娃,杯赛三等奖,偶尔二等奖。

第三类:非牛娃,拿不到奖,但信念仍有,冲一冲还有希望。

小升初择校,除去拼爹因素,牛娃的成功率较高。培养孩子的数学水平,应尽量培养到牛娃的程度。但牛娃毕竟只是少数,本来应该是少数人玩的奥数,为何却变成近乎全民参与?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武汉市的奥数杯赛及小升初情况。

直接对接名初:华杯赛、锦奥杯、创新杯、自励·未来杯

按照重要性还可增加:IMAS、新希望杯、世奥赛

难度上还可增加:迎春杯

以及其他一些杯赛。

对于牛娃来说,只要时间不冲突,所有的杯赛都可以报名,因为只要不出意外,牛娃们拿奖是探囊取物;对于准牛娃来说,基本在杯赛三等奖左右徘徊,进可拿二等奖,退可能无法登榜,这样的孩子在选择杯赛时可以避免难度过高的比赛,或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初中较为看重的杯赛,如华一寄看重锦奥杯、武珞路首看创新杯、华一光谷分校首看自励·未来杯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冲刺,将有限的精力集中,直达目标。

那么,对非牛娃来说,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参加杯赛的必要了呢?

牛娃与准牛娃,拿到杯赛证书,基本全市几大牛校随便进了。但这一批毕竟是少数,非牛的普娃才是小升初大军中的最庞大的群体,既然拿奖无望,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还是对奥数趋之若鹜前仆后继?

因为,虽然没有证书,但是择校简历还是得做啊,能写的还是都得写进去,就算没有奥数证书,有点英语、语文证书也是好的,如果啥奖也没有,写个入围也行啊(大多数非牛普娃虽然拿不了奖,但入围的却不在少数),而且拼到择校这个阶段,其实大家的差距已经并不十分明显了,有时候没拿奖仅仅是因为运气原因(比如你只差一分)。你的简历仍然可以做得漂亮,你的分数仍然是你竞争的资本,你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你面试时表现出来的水平,也是名初录不录取你的重要因素——学过奥数与没学奥数的孩子除了成绩,在逻辑思维上面仍然较易拉开差距。

前面说了,拿不到奥数证书,拿点英语、语文证书也是好的,同理,拿不到一、二、三等奖,能拿优秀奖也不错,所谓质不够量来凑,几个末等奖证书的分量相加就未必比一个头等奖差。所以,非牛的普娃们,该学的还是得学,该报的还是得报,万一一个不小心拿奖了呢?就算拿不了奖,这些经历也能在简历里面丰富些内容不是?那这批孩子们应该怎样制定目标呢?太难的比赛也不用考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孩子苦不堪言,最后还是作了那数字庞大的分母。对于一些难度适中但是含金量却不低的杯赛,应该作为重点来备战。例如锦奥杯,三科联考的模式就非常适合这批孩子,数学、语文、英语再加上综合奖,最多可拿四张证书,东边不亮西边亮,在把握不大的情况下,广撒网未必不是一条好的策略;又如IMAS竞赛,在汉口尤其是江岸区的影响力非凡,汉口的考生不可错过;再如自励·未来杯,是新的杯赛,因为新,所以它的命题走向、试题形式、考试特点等未必人人适应,这对于大多数的普娃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所以,普娃家长们不用太悲观,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孩子学习了奥数,参加了杯赛,最后却也只能做那默默无闻的分母。好的名初有很多,录取名额也不少,除去对口生、牛娃与准牛娃,还剩不少的名额等待非牛娃们入坑,而你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在这大规模的非牛普娃中做到如何技高一筹,脱颖而出。

优秀作文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