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家长秘笈:如何帮助孩子表达自我

144
作者 阿比鸟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9 17:16 字数 5925 阅读 407评论 0

幼升小家长秘笈:如何帮助孩子表达自我

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幼升小的时候是老师最关注的特质之一。这种帮助分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两方面。

间接帮助不是针对孩子说话而直接干预,而是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一、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压力的语言环境

1.微笑,拥抱,和孩子眼对眼的交流,表达你对孩子的爱,接纳。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2.在孩子想表达的时候给予鼓励,没准备好的时候,不是硬要孩子说。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也许有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准备好,却硬要孩子说‘叔叔好’之类的话。可以建议孩子,‘朵朵,来和叔叔打招呼好吗?’如果孩子没有积极响应的意思,就说,好吧,下次再和叔叔打招呼。

3.还有家里搬家,父母吵架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压力,要通过游戏舒缓孩子的压力。(舒缓孩子压力的游戏包括玩沙子,粘土,水这样的open-ended开放式的游戏,以后有机会详谈)

二、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体验成功,当孩子在语言表达不很顺畅的时候,需要有能够自由表达的渠道,而这种渠道不一定非得是语言。可以试试fingerpaint.就是用手指画画,在纸上用水彩任意涂抹(这个也是有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根据的,不能多说了,扯远了)。也可以和孩子玩玩橡皮泥之类的游戏,要孩子任意玩,自由表达,而不是要孩子做成什么作品,这个过程是孩子的内心自我探寻自我表达的体验过程。

三、融入自然,散步,参观都是很好的方式。家附近,动物园,植物园,随孩子任意漫游。在这个过程中,比如在家附近看见了小猫,小狗,树上结什么果果了之类的,孩子有可能就有表达的意愿了。即使孩子没说出什么,这个过程的身心放松和外部环境的刺激都对孩子非常有益。

直接帮助,针对孩子的语言表达所做的努力:

一、当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推倒了,玩具被拿走了。这个时候要用亲身示范的方法教孩子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Stand up his own rights)。

具体做法是:蹲下身,拥抱或抚摸孩子的头什么的,让孩子首先停止哭泣。(很小的孩子可能还反应不过来,没哭呢。也有可能有些孩子马上就战斗回击,比如立刻起立推对方。)前提是把这些行为停止,然后教孩子正确的语言表达。

当孩子平静下来能够倾听了,先向孩子客观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不要有主观评价。比如,妈妈说‘我看见猪猪把朵朵推倒了(把朵朵的玩具鸭子拿走了),朵朵要对猪猪说说自己的想法’,但不能这样说,猪猪把朵朵的玩具都抢跑了,这怎么能行?(这里面就有主观判断和情绪化)然后示范孩子,“来,朵朵你要这样对猪猪说,‘我不喜欢你推我’,或者‘请你别推我。’(我还在玩我的鸭子,等我玩儿一会再给你玩儿,请你把鸭子还给我。)”

这是我在加拿大幼儿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孩子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就这样一句一句的示范,孩子得到的不仅是语言支持,更有心理支持,对自信表达很有帮助。

这种努力是要经过在多种不同场景,不同情况的无数次的重复,孩子才能学会用语言表达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试了两次就希望孩子能够用语言维护自己的权益。

更多的时候,当孩子生气,悲伤的时候,如果能够也习惯用语言表达出来,那负面行为自然就减少或没有了。像我在儿子成长小屋里《你把我整成这样干啥》里写的我家泰儿让爸爸惹生气了,哭了,但还没有能力用语言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借助自己发现的一幅生气表情的图画把内心表达了,他找到这幅图然后指着生气表情的图问爸爸,你把我整成这样干啥?这个例子也间接说明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二、当孩子表达有错的时候,不要直接去纠正(这个也适和初学英语的孩子)。而是重复孩子的话,在重复的过程中带出正确的表达方式。

比如,有一天泰儿在玩积木的时候,高兴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摆的五六颜色的喷水。我强忍住笑说,嗯,妈妈看到泰儿摆的五颜六色的喷水了,喷得还挺高呢!过几天,泰儿自己就玩上这个成语了,“五颜六色,六颜五色”边叨咕边乐。他在我的重复表述中注意到我的用法了,还觉得挺好玩。

三、和孩子玩“告诉妈妈你看到了什么(Tell Mom What Do You See?)”的游戏。让宝宝领着你在屋里转转,给妈妈指一下宝宝都看到了什么?把宝宝都能说出名字的东西做成卡片附在该物品上。这个和你把家里的东西做成卡片让孩子说,指认的区别在于在我介绍的这种方法里孩子是主动的,而后者是家长利用实物卡片教孩子,虽然结合了实物,但孩子是被动的,还是灌输。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给刚开始英语输出的孩子激发兴趣,如果是为了培养英语兴趣就用该游戏的英文名字。这种方法对以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都有帮助。

四、猜猜“盒子(袋子)里的宝贝”的游戏。可以是几样水果(这个对不爱吃水果的孩子也有帮助),宝宝的几样玩具或任何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手伸进去摸一样,不拿出来,猜猜抓到了什么。最好是两,三个孩子一起做这个游戏。没有伙伴,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喽。

教育不是数学,一加一在任何条件下都一定是二。有了方法,还要看家长怎样运用,运用的时候能否分析一下。要不断调试,从这个角度讲,家长还得是调琴师,真不易哈。

幼升小攻略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