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区制:学位房还有市场吗?
据《南方教育时报》消息,从2019年起,深圳将探索“大学区”招生模式。“大学区”制,此前在西安、上海、北京等地均有试行。比如2013年,西安将全市1788所中小学,组建成416个大学区。上海计划于2019年全面实行学区制。【点击查看详情】
大学区制有助于破解学位房之困,实现100%就近入学。这些年学位房连年突破天价,听上去是个好事,其实是教育不公深层次矛盾的畸形表现:一路之隔, 学位优劣天壤之别,进了名校等于搭上了高考直通车;进了差校有如掉入黑洞般恐怖。深圳市人大代表,原实验学校校长曹衍清此前就曾质问:“为什么房子隔一条 马路,就不能入同一个学校呢?”“难道真要让地产商帮我们安排学位,教育部门被动应对?”
就近入学天经地义。孩子小,就该在自家门口念书。即安全便利,也省了家长不少麻烦。可就是因为,家门口的学校口碑不好,于是个别家长开始孟母择邻,继 而衍变为全民择校。大学区将若干学校连城一个整体,捆绑式发展,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大体相当,等于填平了名校与差校的鸿沟。
师资流动与文化移植是建设大学区成败的关键。原来校际间的落差,名校未必愿意放弃,差校也或许不情愿屈尊。但是教育均衡发展大势所趋。为了切实推进大 学区建设,内地已有不少城市的做法可资借鉴。比如西安大学区制的主要抓手是强力推行“九统一”。即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 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对区内校际教师流动的规模、年限等有硬性规定。
大力推行理事会制,是今年深圳在管理体制上行之有效且富有地方特色的一项制度,其主要优势是扩大社会参与主体,从而让多方矛盾提前避免。教育领域的大 学区管理同样适用。大学区各校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彼此并非隶属关系。因此,少不了教育行政的强势介入,既要赋予区长、校长充分的权力,同时对其义务和考 评提出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学区家长、民间人士的意见也极为宝贵,鉴于此,组建由深圳教育行政、民间人士和家长等人员组成的学区理事会尤为必要。【点击查看详情】
编辑推荐:
家长对深圳实行大学区招生的猜想
2019深圳南山公办校小升初学位紧张
深圳小数测证书&诊断报告2月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