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享受玩乐
东东研究昆虫还真研究出了东西,他的一篇关于蝴蝶的论文让他成了昆虫领域的专家,最开 心的还是爸爸。
实例TIPS
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该怎样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几年保护和激发他们这 种美好的本能呢?
不要给他太多的玩具
好的玩具确实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很有好处,但是并非越多越好。玩具太多会分散孩子的注 意力,从而降低玩具对孩子的吸引力,一件玩具只有被孩子翻来覆去彻底玩过,才算 是物尽其用,所以孩子的玩具应当少而精。
让孩子接触书本
即便孩子还不识字,也应在孩子身边多准备些书籍,让孩子随手就能触及,这能激发孩子的 阅读兴趣。不要把你家的书籍束之高阁,应放在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哪怕 孩子会把它们撕得七零八落。也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一些旧报纸、旧杂志,然后常常 给他念念书上的故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乐趣。
从孩子的爱好入手
如果孩子迷恋汽车,你可以买个模型给他玩,或者到图书馆里给他借一些汽车方面的画册 。不要对孩子迷恋一样事物而担忧,尝试培养和捕获孩子的兴趣点,让他尽可能多地接触外 界事物,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鼓励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大胆地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新奇的事物吸引着孩 子。父母可以培养孩子从小事、小细节中受到启发,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鼓励孩子勇于 发现问题。
时常和孩子讨论问题,尊重孩子的观点。父母可以在与孩子闲谈的过程中,把闲谈深入 一步,转为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讨论的话题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在讨论时,不能把自己的 观点强加给孩子,毕竟,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让孩子自己探索问题。有的父母只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 题,使孩子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 认真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经常与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父母可以和孩子多逛逛游乐园、动物园等等,户外活动更容 易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好环境。
和孩子一起享受玩乐
安徒生的家长
关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世界闻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 期他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 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 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他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 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他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 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他创作出的童话故事如《海的女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仅受到全世界儿童的强烈喜爱,而且对许多成年人同样具有重大魅力 。
成长故事
安徒生出生在欧登赛城的贫民窟。父亲是一名鞋匠,但受过良好的教育。母亲是一名洗衣妇 ,虽然没受过教育并且迷信,却引导安徒生进入了民间传说的世界。
他的父亲以修鞋为生,干活虽然很累,但他并没有忽略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干完活后,领 着安徒生去散步,一边走在小路上,一边给他讲欧登王城堡的故事,讲自己小时候吃的苦头 ,讲那些穷苦人的故事。小安徒生总是仰着脖子,睁大眼睛,专注地听父亲讲那些或者有趣 或者凄惨的故事,并为他们高兴和难过。
父亲深深明白穷苦的家庭不能给儿子提供什么好的玩具,看着小安徒生天真渴求的眼睛,他 常常感到很内疚。有一天,他在做活时剩下了一块木头,顿时想到——可以给孩子做些小玩 意啊!他找来工具,又刨又砍又削,然后尽力地精雕细琢一番,花了好一番功夫,几个虽然 粗糙却有趣的木偶就这样“问世”了!小安徒生看了,激动得手舞足蹈。父亲对他说:“还 可以把他们弄得更有趣一些啊!你去跟妈妈要点她用不着的零碎布片来,咱们给这些木偶缝 制几件衣服穿,好不好”
小安徒生听了,拍手叫道:“好啊好啊!我这就去!”他兴冲冲地跑到妈妈那儿去,在妈妈的 帮助下,笨手笨脚地给小木偶们各自缝了一套衣服,并且细心地替他们穿好。父亲又对他说 :“你看看,他们像不像几个演员咱们玩‘演戏’的游戏怎么样”他找来一张桌子当做舞 台 ,找来妈妈的头巾当幕布,还找来一本名叫《荷尔堡》的戏剧故事书做剧本,就这样,父子 两人兴高采烈地演起戏来。他们头碰头地背台词,争执着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简直把 自己当作了专业演员。爸爸滑稽的动作把小安徒生逗得东倒西歪,根本演不下去了。妈妈这 时也情不自禁放下手里的活,来当他们的观众。隔壁的邻居们也被吸引来了,都笑这爷俩真 是疯了!
从此以后,安徒生就迷上了故事,迷上了演戏。那些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对他来说,就像挪威 古老神秘的森林一样吸引着他。为了演好戏,为了了解更多的故事,他疯狂地看书、这对他 以后的童话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理论点拨
游戏是对智力的开发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做过一个实验,他在实验室里选择了一批遗传素质相当的老 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第一组有三只老鼠,它们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第二组的三 只老鼠被单个隔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第三 组则有十几只老鼠被关在一起,而且是一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 甚至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经过几个月的环境熏陶后,第三组的老鼠 最“贪玩”,第二组的老鼠最“老实”。马克·罗森茨威格将老鼠的大脑摘出解剖分析,发 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 经纤维的多少、突触的数量、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 着明显的差异。第三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著。所以实验完全可以证明,环境越丰富,玩耍得 越充分,大脑的发育就越好。对人类尤其是孩子,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游戏能够帮助孩子社会化
人都是属于社会的,每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都必须和社会文化相适应,遵守这个社会的 规范,表现出社会所期待的行为方式。
孩子是在慢慢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加快社会化的进程。孩子在游戏的过 程中会体会到和别人的合作或是争夺,会通过游戏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有其他孩子存在,要想 顺利游戏就要彼此合作。在游戏中孩子还会扮演一些角色,用别人的身份来完成游戏, 这个过程能让孩子知觉自己和他们的区别,发现自我,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游戏能使孩子拥有健康的情绪
孩子有时候会通过游戏宣泄自己的情感,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也会通过游戏的 方式补偿。孩子在游戏中可以不顾别人的管束,专注在自己的活动里。
不管孩子的情绪是消极还是积极,用游戏的方式宣泄都是安全的,并能让孩子得到内心 的平衡。
生活实例
几个小孩子玩游戏,主题是乘坐公交车,扮演乘务员的是个叫莉莎的小女孩,她 和自己的小伙伴们都做出车里面有很多人、很拥挤的样子,还会假装摇摇摆摆地表示车子正 在启动或是刹车。莉莎一直都站着玩这个游戏,就像是个真的乘务员一样,不断地提醒“ 乘客”们注意安全,因为车辆要转弯了。每到一站,她都会叫“乘客”们不要拥挤,先下 后上,并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过了一会儿,有一对“母女”上车了,正好车上还有一个空位,她们互相谦让,都不肯去坐 。 “妈妈”说:“孩子你今天学习了一天,很累的,快坐下吧。”“孩子”说:“妈妈上班更 辛苦,妈妈你先坐。”
你能单纯地把这个行为定义为玩耍吗?这是孩子模拟社会、学习社会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 这样的游戏,模仿着关心他人,尊敬长者,学会了怎么与人和平相处,怎么去爱自己的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