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闯祸后,正是家长寓教时

144
作者 挥刀砍向小鬼子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9 16:52 字数 2655 阅读 603评论 0

小明今天打碎了一个漂亮的花瓶,鑫鑫昨天把闹钟拆坏了,阳阳前天把牙膏挤得一地都是……诸如这些孩子的“大手笔”,几乎在每个家庭中都出现过。每当孩子在闯祸后,有的家长表现得怒气冲冲,急不可遏地大声呵斥;有的家长则出于溺爱之心,不批评也不责备,立即自己动手修理损坏的物品或清理脏乱场面。笔者认为,孩子闯祸,其实并非一件完全意义上的坏事,您若改变一下方法,不要认为孩子闯祸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在事情发生后将计就计,进行寓教于“祸”,那么,其教育效果则会大不一样。通过教育,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善后,以便总结教训,改正错误,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学问和常识。

■通常来讲,失手打碎玻璃杯是小孩子最常见的“杰作”,而且一般多发生于年幼的小孩子身上。这时,家长可以去拿一张吸水性较强的面巾纸或海绵,让孩子自己动手吸干地上的牛奶或茶水。同时,可以叫他观察为什么海绵和纸巾可以吸水,比较两种物体的吸水性有什么不同,并在事情结束后告诉他这个科学道理。而对于较大的孩子,则可以让他自己用扫帚扫除碎渣、碎屑,并嘱咐他要注意安全,不要划破了手。

■如果是孩子弄折弄断小树苗或损坏了一些小物品,这时则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们一点点比较基本的修补技术,如怎样缝扣子、如何使用钳子、怎么绑扎树枝、黏合图书等,往往能取到一学就会、立竿见影的效果。

■若钟表、熨斗、儿童车等物品出现机械故障时,可以先和孩子一道分析原因,然后确定修补的方法。必要时,可以让他自己动手查找一些修补手册或家庭实用图书等资料。如果遇到孩子不认识的字又可以现场进行认字学习。同时,如果孩子能够记住刚才拆卸的方法和步骤,也可以试着让其能不能反步骤地安装回去。

■书本或资料被撕烂后,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辨哪些是部分破损,哪些为完全不能使用。在黏合图书时,除了用胶水等物,应该告诉他在没有胶水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煮熟的米粒、一丁点面粉和水调糊等来代替胶水,这样可以让他体会到遇到困难动脑筋、想更多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乐趣。

■如果物品坏了,也可以教孩子鉴别损坏物品的程度,告诉他们如何分辨哪些东西可以修,哪些东西不能修理需要更换等。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