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问题多多”的孩子?
那天傍晚,我正在准备晚餐的时候,我五岁的儿子拿了一本图画书来问我为什么鱼会生在水里?我随便回答他说:“鱼本来就住在水里,那有为什么!”
“奇怪!那鱼为什么不住在陆地呢?妈咪,鱼可以长大到几岁?我开始有点不耐烦,就干脆回答他: “我怎么知道,你自己去问它” 。
之后,儿子拿着书,站在我身边,还是没完没了的问个不停,问了许多的为什么会怎样、为什么不是这样…
我当时心情也不太好,又手忙脚乱的,更加烦躁,忍不住气,吼了他一句:“ 那来的那么多为什么!自己去想!不然就问学校老师,你快出去玩,不要在这里问个不停,烦死了!”
自从那次以后,儿子再也不问我为什么,话也少了,只是常常自己一个人玩,自己一人静静看书。
老师,是不是我那天的话伤了他的心,我真后悔!
为什么孩子总是那么多 “问题”
父母不难发觉,每个孩子从婴儿阶段开始,无论他拿到什么东西就会往嘴里一试,或喜欢用抛、摔动、捏、揉搓、打、拍等动作,去探求物体的性质。当孩子懂得用语言表达时,更是无奇不问,对人、事、物质喜欢专心观察,并提出许多问题。
这是因为每个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基本动机。所以,三到四岁的孩子会以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来询问问题。而四到六岁的孩子则常会问 “为什么?” 、 “怎么会这样?”
但是,许多家长都不太喜欢孩子整天没完没了地问。因为,当父母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时,或许会觉得这 “问题” 只是理所当然或没什么意义。但是,对孩子的世界来说,却是充满好奇、新鲜感。因此,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口中的回答:
●为什么问那样多?
●烦死了,自己去找!
●我怎么知道?
●我很忙,没时间跟你说。
●你怎么这么噜嗦,别再问了!
●只有你的问题多多。下次不带你出来!
●住口!问这么多做什么?再问就把你嘴巴缝上。
孩子心中的话:
●你们嫌烦,我不问就是了。
父母粗暴的回应态度,会阻止甚至扑灭孩子开始萌生的求知欲和日渐增长的好奇心。如果这种情形继续发生在孩子身上,就会使这孩子逐渐对一切不感到兴趣。当然,在学校里对新的功课以及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一切,也不会产生什么强烈的兴趣了。不但如此,当功课或生活遇上难题时,很容易便心灰意冷,放弃希望。
其实,一个经常懂得提出问题的孩子,不但是在提升他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孩子也在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这些都是培养孩子IQ(智商),EQ(情商)成长的重要途径。所以,明智的父母要学习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然,一些父母也在努力回答孩子的问题。只是,经常面对孩子种种难题的挑战而不知所措,或被孩子的问题考得哑口无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呢?
1. 允许孩子提出种种问题
孩子的语言能力相等于他的思维能力。孩子能不能说,实际上,反应了他的智力。这也是身为父母应认识和认同的要点。
如果父母经常拒绝回答、阻止、责备、推卸、忽视、讥笑等,如:这么笨!上次不是告诉过你了吗,为什么又问呢?
如此恶劣态度,孩子表面上变得比较 “听话” ,实际上,孩子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再有好奇心,同时,他也不愿意再与父母沟通了。
所以,父母应该用认同、赞赏及鼓励的话语和态度,来回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孩子更深入去探讨此问题。如:“你很棒,怎么会想到这问题的!”
2. 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不管孩子怎么问,父母千万别先打断孩子的话,即使在成年人看来是无聊或可笑的问题,如:“不准问这个” 、 “只有你无聊,才这么多问题”
父母需先聆听后再耐心的回答孩子所发问的。如:“你以为呢?为什么会是这样?”
如此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孩子的思维不仅可以更广阔,而且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关爱,愿意向他们学习。
3. 顺孩子的智力及话语来回答
父母应该学习处身设想孩子的智力及理解力去回答他的问题。当然,父母不一定要在每一个问题上用许多科学资料加以解释,回答得非常详细。但绝对不可随便编个理由或违背科学乱讲。如:“你是妈妈屁股生出来的”
另外,多使用孩子的话语来回答孩子的问题。如:“为什么鱼有鳞片?” 孩子问到。父母可以如此回答:“就象你穿衣服一样,鱼也需穿衣服呀!鱼鳞就是它的衣服,保护它,要不然,它不小心撞到石头,很容易受伤的。”
如此回答,不仅让孩子知道了 “为什么” ,也在学习中体验对大自然的兴趣。
4. 如何面对无法回答的问题
面对这样状况时,父母不妨坦白向孩子承认:“妈妈也不清楚,待我知道答案后再告诉你” 。 “爸爸也不肯定,我们一起来研究答案吧!” 父母这样的回答,可以教育孩子对学习应该采取求事实、不耻下问、认真的态度。
有时孩子所发问的,父母确实不懂回答,也应该耐心聆听及回答。如:“这个问题现在属于科学上的谜,你好好用功学习,将来揭开这个谜。” 这样回答,不但没有忽略孩子的 “为什么” ,对孩子来说,是个鼓励,从而灌输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
总结:
父母应学习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来源:马拉西亚《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