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式教育”险酿悲剧
“精英式教育”打造出孤傲的“公主”
胡玲32岁那年才生下女儿马小溪。当时,她与丈夫已经在美国的博士后流动站深造。他们的生活富足、安定。
来自农民家庭的马建军夫妇,从自身的经历深深体会到,如果从小得不到良好教育,将来要想成功,就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十倍的努力。所以,他们决定对女儿实行“精英式教育”,为女儿今后的成才做好铺垫。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马小溪很快就适应了两种语言。在马小溪快3岁的一天,马建军夫妇的一些朋友到家里来做客。马小溪一会儿用普通话与中国朋友交谈,一会儿用英语和外国朋友对话 。大家对马小溪的语言天赋惊叹不已,纷纷夸奖。马建军夫妇觉得女儿很给自己争面子,朋友走后,他们特意带女儿去商店买回了她一直想要的昂贵飞机模型。
马小溪稍长大些后,马建军夫妇就开始教她学电脑。不到5岁,马小溪就会自己收发邮件,还能在网上寻找自己喜爱的动画网页。
有一天,胡玲将女儿带到学校,马小溪在电脑上给姑姑发邮件。胡玲的一位西班牙籍女同事发现后惊呼:“天哪,她真是神童啊!这么小就会用电脑了。”办公室的同事听说后立即围过来,让马小溪给他们表演。马小溪熟练地操作,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女儿的出色令马建军夫妇感到十分欣慰,也更坚定了他们实施“精英式教育”的决心。他们除了将女儿送到最好的幼儿园外,还有意让女儿参加一些大型活动,让女儿增长见识,培养她的气质。
马小溪上小学一年级的一天,马建军夫妇去参加一个有洛杉矶市长出席的高档酒会,他们特意将女儿也带去了。酒会的来宾都是各界精英,男士西装革履,女士高贵优雅,处处让人感受到高品位。后来,马建军夫妇让女儿一起与市长等政要合影留念。他们将这张照片放大,挂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有一次,一位客人谈到他与一家跨国大公司老总在一起吃饭,马小溪马上指着墙上的照片说:“那算什么?你看,我还与美国市长照过相呢!”
马小溪8岁那年,马建军夫妇决定回国发展。他们仍然没有改变对女儿实施“精英式教育”的初衷,花了几万元赞助费,将女儿送进市重点小学。
马小溪的成绩在年级从没低过第二名,她几乎包揽了学校各种竞赛的一等奖,还在市数学比赛中获得金奖。她还是运动健将,每次学校举行运动会,她的百米跑、跳高、跳远等,总能为班里争得荣誉。学校教师特别喜欢她,总是让同学们向她学习。从小生活在人们羡慕目光中的马小溪听惯了赞扬,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
马建军夫妇很为自己的“精英式教育”感到得意。他们认为女儿所以这么优秀,全是“精英式教育”的功劳。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们忽视了女儿的性格渐渐变得孤傲。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家里来了两位客人,邀请马建军外出讲课。马小溪放学回家,没有和客人打招呼,径直冲到冰箱前,从冰箱里拿出饮料自顾自地喝起来。马建军对女儿说:“小溪,叫‘叔叔’。”马小溪一扭头,不看客人一眼,就跑回自己的房间里。事后,马建军批评女儿没有礼貌,马小溪反击:“他们是来求你办事的,他们应该先理我才对。”
一次,胡玲开车接女儿放学。马小溪看到几个同学一边走一边吃从路边小摊买的玉米!“简直像没有教养的小市民。”胡玲听见了女儿的议论,却没意识到女儿的心理已经发生变化,反而觉得女儿脱俗高雅。
“公主”太自负 险些精神崩溃
2002年4月,胡玲去学校参加家长会。会后,班主任陈老师将她留下来,说要谈谈马小溪的问题。胡玲一脸惊诧:“我女儿出了什么问题?”
陈老师说:“马小溪确实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她太清高,很不合群。前几天,我让她与许晶晶出黑板报,她却坐在那里不动。我问她为什么不去跟许晶晶说,她说应该许晶晶主动找她才对,因为她的字写得好,又会配漫画,没有理由主动找许晶晶。我觉得她这种心理对身心健康很不利。”
回到家里,胡玲把女儿叫到跟前,问她为什么不愿主动和同学交往,马小溪说:“我比他们优秀,难道还需要去巴结他们吗?”胡玲虽然觉得女儿的想法很可笑,但仍然没有往心里去,认为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
小学六年级的一天,马建军被班主任陈老师叫到学校,看见陈老师、副校长和另外一位女老师情绪很激动地对马小溪说着什么,马小溪却昂着头,一副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样子。
见到马建军,陈老师生气地说:“你们做家长的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们的孩子怎么能这么不尊重老师呢?”
原来,白天上数学课时,老师出了一道很难的应用题,要求同学们一起做。当老师将答案公布时,马小溪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你的方法太落后了。”老师一愣:“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马小溪一脸自信地走到黑板前,把老师写的答案全擦掉,然后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写在黑板上。老师虽然对马小溪擅自擦掉自己的答案很不高兴,但还是按捺着没表现出来。看了马小溪的答案,老师说:“你的答案虽然有独到之处,但也不能算是最完美的。”马小溪显然对老师的话很反感,她挑战似的盯着老师,提高声音说:“老师,那我能不能给你出道题?如果你做不出来,你就不配做我们的老师。”马小溪的嚣张气焰令数学老师气愤极了,她指着马小溪说:“你太过分了,不要以为自己学习好就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马小溪“哼”了一声,回到座位上露出胜利者的微笑。数学老师把这件事告诉陈老师,说如果不让马小溪转班,她就不再担任这个班的数学老师。陈老师没有办法,只好向副校长反映情况。
得知女儿竟然对老师如此没有礼貌,马建军感到很吃惊。他狠狠地批评了女儿一顿,又再三向数学老师赔礼道歉,才把事情平息了。
不过,马建军虽然批评了女儿,但他觉得这可能是小孩子一时好胜所致,没有去深究。
2003年夏天,马小溪以全区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一所市重点中学。喜悦再次让马建军夫妇忽视了女儿心理上的缺陷。
2004年11月12日下午,马建军和胡玲都接到班主任王老师的电话,让他们立即赶到学校。马建军夫妇担心发生了什么事,连忙放下手头上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学校。
在教研室里,马建军夫妇看到女儿呆呆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王老师把马建军夫妇拉到门外,对他们说:“情况是这样的。今天下午班里的学生一起练习跳长绳,马小溪却一个人站在一边,后来她突然歇斯底里大叫,冲过去抢过跳绳扔在地上。一边用脚拼命地踩,一边说:‘我叫你们看我的热闹。’说完就蹲在地上哭。现在她就这样谁也不理,神情很令人害怕。我们都担心她出问题,所以赶紧打电话把你们叫来。”
“怎么会这样?”马建军夫妇感到很不理解。
王老师说:“前几天期中考试,马小溪的数学成绩排在第四名。我发现,她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也许一直都拿第一的她认为同学们成心看她的笑话,故意不叫她一起跳绳吧。联系到她过去的表现,我觉得她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希望你们家长认真找找原因。”
望着目光呆滞的女儿,马建军夫妇的心第一次受到了深深的震动。
父母的教育方式必须转变
就在马建军夫妇一筹莫展之时,一天,马小溪竟然爬上窗台准备往下跳。幸亏胡玲及时发现,否则她从10楼跳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女儿的自杀之举令马建军夫妇焦急万分,他们这才相信老师曾经说过的话,小溪的心理确实出了问题,而且相当严重。 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马建军夫妇经过认真考虑,制定了挽救女儿的方案。
首先,他们从自身做起。过去,家里来了客人,客人都对他们毕恭毕敬地叫“教授”。现在,他们一律要求大家直呼其名。每当有客人来家里,马建军夫妇都会热情地为客人沏茶削水果,甚至为客人递拖鞋。马小溪问父母:“那些人是来求你们的,你们为什么这样对待他们?”马建军夫妇说:“不论职位、学历高低,大家人格都是平等的。你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尊重。”
2005年初,马小溪所在学校搞“手拉手”活动,邀请贫困地区的孩子到家里生活一周。马建军夫妇得知后马上报名,请老师安排一个学习成绩好、有礼貌的女孩子到他们家。
春节前,家在河北农村的陈小花走进了马小溪的家。对陈小花的到来,马小溪十分反感。她指着陈小花穿的衣服和梳的小辫说:“你怎么这么土气啊?”陈小花想动电脑,马小溪马上阻拦:“我的电脑不许你动,弄坏了怎么办?”陈小花帮着刷碗、扫地,马小溪也会站在一旁说:“你也只能做这些低级的事情了。”
一周后,陈小花走了。马建军夫妇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免心中暗暗着急。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带马小溪去陈小花的家乡。
趁着寒假还未结束,马建军请了假与胡玲一起带着女儿去陈小花的家。
陈小花的家非常寒酸,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电视还是黑白的,马小溪不禁皱起了眉头。
参观一番后,马小溪被墙上挂着的漂亮剪纸和画像吸引。 马建军趁机问女儿:“你知道这些剪纸和画像是谁弄的吗?”马小溪摇摇头:“是买的吧?”马建军将陈小花拉到面前,说:“都是她的劳动成果。”马小溪瞪大了眼睛:“你?”陈小花点点头。见马小溪半信不疑,陈小花随手拿起剪刀利索地剪起来,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就出现在马小溪的面前。接着,陈小花又让马小溪做模特,不到半小时,就给她画了一张非常逼真的画像。这下子,马小溪着实吃惊不小。
晚上睡觉时,马小溪辗转反侧。胡玲搂着她说:“虽然陈小花没有你那么好的条件,在有些方面也不如你,但她在剪纸和绘画方面的确比你优秀。女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你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你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你自己呀。”马小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马小溪主动提出向陈小花学习剪纸。看她学得那么认真,马建军夫妇松了一口气。
2005年4月19日,马建军夫妇和女儿一起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角是一个名叫于宇的11岁男孩,他不仅自学完高中课程,托福考了600多分,小提琴在国内大赛中获奖,在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而且出版了两本科幻小说。
马建军夫妇发现,女儿虽然也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但还有些不服气:“我要是考托福,一定比他成绩好。”为了让女儿彻底摆脱自负,马建军夫妇请教师帮忙安排女儿与于宇进行一次较量。
首先,老师让他们用英语交谈。马小溪尽管在美国生活了八年,可是词汇量却比不过于宇。几个回合之后,她败下阵来。
接着,老师又让他们做物理实验。马小溪以为这是她的强项,没想到于宇比她用的时间短,而且采用了独特的一套方法。这下子,马小溪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定不如于宇了。
通过与陈小花的接触和与于宇的较量,马建军夫妇发现,女儿发生了变化,她不再动不动就贬低和指责别人了,有时还主动给同学打电话。
5月底的一天,马小溪悄悄地把自己过去摆在最显眼位置的获奖证书收进抽屉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对父母说:“我下个月过生日的时候,一定把班里所有同学都请到家里来开Party。”
听了女儿的话,马建军夫妇激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