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科学家

144
作者 唐川2009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9 16:50 字数 10227 阅读 1389评论 0

现在的父母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了,几乎每个人对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但是,这其中的一些可能仅仅是一种“知识”,它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孩子忘掉。想要孩子不忘掉?一个“为什么”就是一次重大发现,一次发现可能就是一次科学探索……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错过三四岁这个探索的年龄,引导孩子们爱上“科学”吧!
A 装在口袋里的雪“逃走”了
亮亮最喜欢和爸爸一起看雪。纷飞的雪花那么美,飘在脸上凉凉的,好舒服。他一直奇怪,雪是怎么来的,他从爸爸那里知道“雪是从天上来的!”“雪有六个瓣,像花一样,所以叫雪花。”爸爸说。
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爸爸还和他一起打雪仗、堆雪人,真是太开心了。不过他也有件事情很烦恼,那就是他想把雪花带回家等妈妈回来,可是回到家中却发现装在口袋里的雪花悄悄“逃走”了,只剩下一片湿的痕迹。
爸爸说:“雪花在温暖的地方就会融化,成了水……”这些都是为什么?亮亮整整一天都在这样想着关于雪的问题。
其实,“为什么”是很多三四岁孩子都在想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孩子们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一般来说,孩子从三四岁起便开始了对世界的神奇探索,每一次触摸、每一个发现,在我们成人眼里已经熟视无睹的现象,对于孩子却是那么充满神秘、充满了吸引力。
B 孩子对科学的情感天然生成
小孩子学科学?很多父母会对此提出疑问,觉得那些科学的道理实在太深奥,孩子们根本没有办法掌握。
别忘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世界、实践他们的设想、研究身边各种体验和经历带来的结果,是他们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
当然,他们还听不懂那么多深奥的道理,比如,水为什么让我们的塑料玩具漂起来了?如果你试图解释“浮力”的概念,可能耗费一天的时间,也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
其实,这些只是我们成人眼里的科学。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现在还根本不知道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存在方式,但他们可以发现雨后的彩虹正挂在天边,非常美丽,他们知道雪花拿回家里一会儿就变成了水。这些奇妙的事情都很有趣,就够他们惊奇的了。
专家认为,虽然孩子们对科学的情感可以天然生成,但是他们对科学本身的探究与欲望却来自于成人的引导与培养。这份对科学的情感不靠灌输,也不能手把手地教,依靠的是孩子的不断的、直接的体验。只有让孩子们直接与科学现象接触,获得独特的、挑战性的直接经验,才能使孩子产生探究的需要。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很多科学道理都太难懂了。所以,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用最简单的方式。不要用那些非常冗长、严谨的科学解释把孩子吓着了,比如,如果他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你只需要简单地告诉他:“大自然给了他这种颜色,因为这样是最漂亮的颜色。或者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颜色,天空的颜色就是蓝色的。”
至于那些深奥的科学道理,会随着孩子们兴趣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逐渐明白的。
那就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探索的乐趣,抽时间带孩子去田间走走,采摘野花,玩玩泥土,捉捉小虫……了解那些动物、植物都叫什么名字,都是怎么生长的;去明媚的阳光下玩风车,孩子会发现:风来了,风车才会转;没有风的时候,要使劲挥动手臂,小风车才会转起来;风越大,风车转得越快;走进自己家的厨房,一把盐、一碗水、一滴油都会演变出很多的科学现象。
C 让孩子在科学环境里创造
对于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父母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保持着想了解“为什么”和不断发现的心态,这是一个慢慢引导、充满情趣的过程。
比如:带孩子观察雨后地面的变化,他们会发现平时少见的动物——蚯蚓。好奇心很快会让孩子对蚯蚓产生浓厚的兴趣。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有蚯蚓的田地与没有蚯蚓的田地有什么不一样。观察蚯蚓的时候,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把蚯蚓砸死是不好的行为,因为蚯蚓对土地是有益的。如果你还想深入,可以试着把蚯蚓切成两段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引导孩子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孩子可能会兴奋不已,为了观察蚯蚓,长时间地留在室外,不怕风吹日晒,这时你还可以表扬他探索未知事物不怕辛苦的毅力和精神。
首先,孩子们开始发现的时候,正是父母们把握机会,让孩子不放弃好奇、不放弃探究的最好时机。
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和现象,只要幼儿感兴趣,想了解又能接受的,我们都可以精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作为孩子们学科学的内容。比如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特点又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新事物,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高速公路、立交桥等,主要是让孩子看到人类运用科学征服自然的力量,培养探索、发明的欲望和创造美好未来的理想。另外,认识一些现代家用电器:电冰箱、录放机、微波炉、VCD、电脑等。让孩子了解他们的发展,知道它们都是科技人员和工人发明制造的。让孩子玩电动、声控、遥控、磁性等玩具,从中使孩子感知一些科学现象,引起对它们探索的兴趣。
其次,不断吸收新信息。
让孩子收听、收看电视、广播中传来的一些科技信息,像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新发现,宇航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生活趣事,让孩子观察种植、饲养角里的动植物生长变化,寻找春天到来的信息等等,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随时随地教会幼儿捕捉新信息。
第三,要增强反映事物之间联系,揭示规律的知识内容。
在孩子每天的生活、学习、游戏中,都包含着科学教育的内容,引导和启迪孩子去注意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认识这些规律,使他们初步认识到自然界没有静止、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的。



D 相关链接
在生活中学科学
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里给爸爸妈妈们提供生活中和孩子学科学的办法,让我们的孩子在充满了科学知识的环境里不断发现和创造吧。
1.和孩子一起准备食物
厨房是一个最大的实验室,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观察很多成分是如何混合变成其他的颜色和味道的,怎样给食物加热和变冷,成为我们想要的食物的样子。比如番茄让晚餐多了一碗红色的汤,两个鸡蛋加上水,加热以后变成了好吃的鸡蛋羹。
2.和孩子一起种植物
经常会有园丁给院子里的植物施肥或者播撒农药,三四岁的孩子不适合和你一起到院子里种植物,他们可能会不小心摄入有毒的东西。在室内的小花盆里种植小植物就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了。试着和孩子一起种植一些短时间内快速生长的植物,比如在一个透明的玻璃花瓶里,无土栽培玉米、小马铃薯等。几天之内,孩子就可以亲眼观察到这些种子发芽、长出叶子的全部过程。
3.让孩子玩水
泼水对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都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三四岁的孩子更会对此乐此不疲。如果你还能往水里加一些东西,让孩子观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孩子就更有兴趣了。比如,你在水里加入食用色素,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加冰呢?如果把一盘子水放在冬天的户外会怎样呢?在温暖的夏夜把一个装满水的浅盘子放在户外一个晚上又会怎样呢?小鸟会喝掉吗?会蒸发在空气里吗?在水里放上盐会溶解,放上别的呢?比如油,会怎么样?会不会溶解呢?所有关于水的游戏都会让孩子非常着迷。
4.观察植物
一朵花从盛开到凋谢,花瓣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用手去摸一摸,花瓣的质地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家里的那棵盆景小树干和外面的大树干也不一样吧,摸一摸,感受一下。
5.做个声音实验
让孩子和你一起学着发出柔和的声音,然后大喊几声,孩子会发现说话也有不同的方式,发音部位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如果冲着一个纸杯说话,声音会变得发闷。如果把纸杯罩在耳朵上,妈妈说话的声音就像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的。
6.试试触觉游戏
把几个有不同的形状和材质的普通物品一起放进书包里,比如,勺子、手套、冰块,如果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试着去拿,他能知道拿到的是什么吗?
7.认识一些昆虫和动物
和孩子一起在户外散步的时候,多给孩子指一些东西,比如蚂蚁、毛毛虫等,让孩子真实地看见这些东西,观察它们。如果是非常安全的小动物,可以让孩子直接用手去温柔地触摸。也可以在去动物园的途中,和孩子一起探讨哪些动物会飞、会走、会游泳,哪些动物在幼小的时候像什么、和它们的父母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带孩子去宠物乐园,让孩子直接抚摸、喂各种各样的动物。
8.观察天空
看,云在动,是风在带着云走。晚上可以带孩子去看星星和月亮,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有时圆、有时缺。也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晴天的时候,天空是什么颜色?阴天的时候,天空又是什么颜色?落日的时候,天空还会改变颜色吗?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