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孩子

144
作者 伍孝伟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9 16:50 字数 4775 阅读 339评论 0

学生没有在学校教育中找到寄托,更加不能在家庭的温馨教育中感受成长的快乐,便在网络中游弋,慢慢消磨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网络上的青少年是一群令人最担忧的孩子,那些黑网吧老板为了赚孩子几个钱,竟毫无限制地鼓动孩子多上网,如果用于学习上的查找资料,与人进行生活上的交流与沟通,那完全是值得支持的,但控制能力相当弱的孩子,在没有监护者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在那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虚拟世界中走向成长的彼岸呢?

救救孩子。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清楚沉迷于网络中的青少年等待着他的将是什么,为此,拯救沉迷中的一群,自然是监护人的责任。青少年正是汲取知识养料的最佳时期,人的一生仅有的一个难得的求知时期,若果不好好珍惜,将来永远也别想找回读书的感觉。看看那些心性脱离学习轨道的成年人,我们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读书对他们而言,难于上青天哪!在拯救的过程中,需要众人的合力,否则,单薄的力量显得苍白,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救救孩子。在教育的道路上,一方面我们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另一方面我们肩负着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重任,如何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心灵的辅导变成孩子汲取知识养料的强大动力,这是学校教育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在那个充满幻想与颓废的虚拟空间里,孩子丧失的是向上的创造力,当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无法判断眼前的事物时,便极其容易受其腐蚀,纯洁的心地逐步地走向没落,走向黑暗的深渊。那是令人揪心的,青少年在网络中沉沦的事实早已证明,网络这把双刃剑,在提供学习便捷的同时,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摧枯拉朽般的伤害。

救救孩子。当网络之毒即将吞噬花季中的青少年时,我们的心口隐隐作痛,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刺激,在充满暴力与色情的虚拟中幻想,哪里还有精力去面对有些沉重的学习。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锻炼其优秀的学习品格,教孩子远离网络之毒。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加上网络监管的不到位,网络之毒犹如精神的海洛因,早已成了某些青少年成长的毒素,如果任由这股流毒在体内滋长,带来的伤害将是持久而不可弥补的。

救救孩子。家长那伤悲的样子,毫无办法的情状,令教育者更加无奈。社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应该承担着什么责任呢?如果不是黑网吧昧着良心赚钱,我们的孩子会如现在这么难管教吗?除了黑网吧的荼毒,还有相关的一些娱乐项目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在那里,人性的懒惰迅速膨胀,于是,就有了一小部分人在心智尚未成熟之际,在急需知识养料辅佐的情况下,慢慢地滑向了边缘,毫不在意师长的谆谆教诲,更加不用说以自觉的品格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从其身上,你很难找到希望的曙光。

救救孩子。我们在反思中探求拯救的方法与途径,难道学校教育就真的不能为其找到良好的方式吗?反观我们的工作,确实需要众志成城,需要我们做更多的细致工作,但想想我们的环境,这种奢望仅仅是另类的理想罢了。面对不断沉淀下来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我们的痛楚是可以想见的,人类最痛苦的莫过于,看到别人的痛苦而无法解决。青少年是充满朝气与希望的一群,但为何他们不能从教育中感受到快乐,偏偏会在网络里迅速地找到精神的寄托呢?我们要么做得不够(心灵的辅导),要么做得太多(知识的传授),总是不能恰当地把握好教育的尺度。

拯救,在孩子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否则,我们的希望就会成为泡汤。学校教育之所以难,问题在于孩子的家庭环境缺乏更好的沟通与交流,而社会上的毒素又极其容易在孩子身上找到殖民地,便迅疾在孩子身上繁殖起来。就算学校的教育再好,也抵不过网络上瞬间的侵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我们的教育是严峻的考验。孩子是无知的,甚至是无奈的,当他们游离于学习生活的边缘时,最需要的就是监护者的有力帮助,我们不相信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拯救自己,惟有靠雷厉风行的帮扶行动,才能把其从边缘中挽救回来。绿色网络环境,也需要政府部门能够为我们营造一个融洽的教育天地。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