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带娃那么累!原来病根出在这里……
我们经常看到老外一个人带三四个孩子,不管是在家还是外出游玩,都能照顾妥帖,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再看我们带娃,一家六口还伺候不好一个娃,不仅累的精疲力竭,还常常出口抱怨“现在的孩子真的太难带了”!
为什么我们带娃那么累呢?快看看以下5大原因,你家中枪几个?
01
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几乎每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和美好的想象。他们期望孩子有天赋、聪明、什么都比别人好,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大树老师经常看见孩子们被父母带着参加各种课外班和兴趣班,昨天还看到小区里的乐乐钢琴没弹好,他妈妈边走边数落,乐乐哭的惨兮兮的。
其实不仅是乐乐有这样的遭遇,大部分的孩子都被父母望子成龙着,让他拼命学习各种技能,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郎朗那样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尽管父母这么做只是想孩子多一项生存的技能,找个好工作,未来能够一帆风顺。但是高压下的压迫必定会引起孩子的反弹,所以我们应当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一切。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来制定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划。
02
父母之外的人参与过多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身后跟着“一个队”,爸妈呵护着,爷爷拿着水瓶,奶奶喂着饭,甚至有的还有保姆做后勤支持,弄得像皇帝出巡。
如果说一个家庭好比一间公司,原本爸爸妈妈应该是全资股东,但不少家庭接受了来自长辈的“投资”,最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了决策权,成了股东。
孩子不吃饭,奶奶就立马嚼碎了喂,妈妈看到后忍不住的说:“小孩子免疫力弱,大人唾液中的细菌传染给孩子会生病的。” 奶奶说:“我儿子从小被我喂到大,也没见他因为这个生病。”
孩子一有个风吹草动,股东们就要发表意见,开始决策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家庭,也会变得复杂。这样的环境下带娃,父母能不累吗?劳心劳力的人多了,矛盾自然多了。
03
强烈的攀比心
不仅是现在,就连我们小时候都能经常听到:“你看看别人怎么就学习那么好,你就学习这么差!”“你看看你们班那谁多乖,你就一点也不听话”。
还有的父母,孩子一出生下来就开始攀比,别人家都喝的进口奶粉,我们也要喝;别人都穿的名牌衣服,我家娃也要做潮童;别人都报班了,我们不报就会落后。
常常以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为指南。逐步给孩子加“砝码”,也时刻努力着,以免掉队。这类的父母怎么会不焦虑?怎么会不累?
只有从内心深处杜绝“攀比孩子”的想法,端正自己的心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暂时的不足,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一些赏识,孩子才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04
对孩子太过溺爱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疼爱都来不及,又怎会舍得他出力气呢?
有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吃饭,但父母为了让孩子吃好饭,五六岁了还在喂饭。还有的父母为了给孩子节约时间,帮孩子收拾书包、记作业、家务活从来不用干、只负责好好学习就行。
这种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被父母代替和包办了,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不仅父母特别累,还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
其实,父母要在孩子成长中坚守“爱不支配、正确引导”这一原则,对孩子的生活关心爱护,但不大包大揽;理解宽容但不控制;帮助合作但不支配;让孩子成为生活中学习上的真正主人。
05
“丧偶式”教育
为什么会有“丧偶式教育”?那是因为:
有些思想保守的人认为,男女分工不同,男人本身就是负责赚钱养家,而女人天生就是带孩子的。
有的爸爸看到孩子身边围绕了妻子、父母、保姆那么多人,就认为自己帮不上什么忙;或者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做不了什么,等孩子大点了再说。
“毛手毛脚的、照顾不好孩子,总是被妻子埋怨”。“做什么都不对,不如不做了。”其实很多爸爸都属于这种吧,想参与却找不到方向,屡受打击后干脆自暴自弃。
这几种都是长期生活在妈妈怀抱的孩子,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很容易出现偏差,例如:男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女性化,没有男子汉气概 。而那些在父爱影响下的孩子,更加独立、性格乐观、待人热情。
妈妈们一定要多去鼓励爸爸们,让他在养育孩子上这件事找到存在感,告诉他:“你做得很好”,“你对孩子很重要”。一步一步地把他往好爸爸的方向上带,当然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妈妈们一定要坚持。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都有着自己的内在发展节奏,如果父母很焦虑就会带的很辛苦,而这种焦虑也会传递给孩子,这种育儿就会变成监管。
父母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一切,做到情绪平和这样就能滋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