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纵容孩子沉迷手机、电视!惯出孩子的“玻璃心”,再纠正就晚了!
新媒体高手进阶指南2.0——只给你地道的新媒体方法与心法新学期开学快一个月了,有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而有的孩子还没从暑假中走出来,仍沉溺玩手机、看电视。家长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小事!
前几天,成都一名8岁女童从21楼一跃而下,起因竟然是家人不让她看电视。
另有杭州14岁男孩小严,晚上一直玩手机游戏,因第二天要早起上学,妈妈几次催其早点睡觉没有反应,一急之下就收走手机。谁知这孩子闷声不吭就出门去了,然后自己就跳!河!了!
这得多大的电视瘾、游戏瘾,才能让孩子做出这么极端的行为,这得是多任性才能做出这样让父母伤心欲绝的事!只因这么一件小事就要死要活的轻生,至于吗?这也太“玻璃心”了!
孩子沉迷电视、手机游戏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从小太娇生惯养,平常宠着、惯着,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给,没有的想着法子给,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从来没有体会过被拒绝,从来没有体会过先付出再收获,变成了只会无休止的索取,最终变成了如此的“玻璃心”。而有一天当你发现这样不行的时候,等到你想拒绝的时候已经晚了,孩子的“玻璃心”会碎一地,也让你的心碎一地。
孩子还小就这样,不满足要求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就自残、自杀,想各种办法让你如他的愿,那长大了怎么办,以后离开父母到更远的地方上学、毕业了去陌生的地方工作,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到那时还怎么活。
所以,如果孩子沉迷电视和手机,如果孩子很任性很固执,那一定要尽早采取措施挽救,把孩子的“玻璃心”变成一颗坚强的心,不然以后更没法说、没法管,如果稍有不如意,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孩子小时候被拒绝了敢打滚撒泼、敢跳河跳楼,那长大了就更不得了。孩子长大后懂得自己生命珍贵了不会再伤害自己,但是他敢伤害别人,哪怕是最亲的人。一颗“玻璃心”终于进化成了“冷漠疯狂的心”。
昨天有消息称,一名高中生因上网遭拒,一怒之下猛砍母亲七八刀。据知情人透露,起因是妈妈不准他上网,把网线拔掉了,他就心生怨恨,等妈妈睡觉的时候,他就拿刀砍向了自己的妈妈,最后妈妈重伤住院。
这是自己的亲妈啊!这是得多大的网瘾才会如此疯狂,这是得多大的仇才会拿刀对自己的妈妈下狠手,真是丧心病狂、泯灭人性。
对孩子的用心教育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而对孩子的娇惯和纵容不仅是在害孩子,也是在害自己。这位妈妈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亲生孩子竟然会这样对自己,从小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他要什么就给什么……
可是一旦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了竟然就是这样的结果,任何一个父母面对这样的事情都会很寒心,同时也会很疑惑,为什么那么爱孩子、宠孩子会是这样的结果。
其实很容易理解,家长一味的给予、一味的满足孩子,会让孩子只懂得索取和享受,觉得这些就是父母应该做的,父母就应该这样爱自己……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欲望和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家长总有满足不了的那一天、总有不愿再那样毫无原则付出的那一天。这时悲剧就发生了。
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小时候让他吃点苦、遇点挫折并不是坏事,千万不要从小把孩子养成了“玻璃心”,更不要养成了 “冷漠疯狂的心”。家长不用总是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不用毫无原则的满足孩子,那不是爱。
如果发现孩子沉溺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那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一定不能纵容。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变成这样呢?
有原则,不娇惯
生活里面不能孩子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那就成了娇生惯养,不能把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不能让孩子从小不劳而获;
我们一定要有原则,学习上的、必要的东西可以买,娱乐性的少买、攀比性的不买,同时要给孩子说出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机会,并把大人自己的意见摆出来讨论交流,让孩子理解。
有理解,不任性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多和孩子针对一些事情进行讨论交流,让孩子接触理解不同的角度和想法。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和小伙伴玩,在玩耍中有助于孩子认识自我和别人,有助于孩子更好的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任性,不固执。
有认知,不沉迷
电视、电脑、手机等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不可能不让孩子接触,所谓堵不如疏,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还是要教孩子正确的认识这些电子产品和游戏娱乐。
多从这些产品里获取有用的东西,比如电视上有新闻、有纪录片,电脑能查资料、做功课,手机能打电话、有学习app;至于其上的娱乐性的东西,可以玩,但家长一定要做好内容把控和时间限制,防止孩子沉迷其中。
有生活,不虚幻
上面那些极端事例中的孩子,无一不是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在最开始的时候,生活里他们常常被大人忽视、找不到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就在网络世界里寻求安慰。
所以家长一定要多陪孩子,一块出去锻炼身体、一块做做家务、一块做做科学手工、一块画画……家长陪伴的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不那么留恋虚幻的网络了。
我们都很爱孩子,但爱不是娇惯,更不是纵容!和孩子一起生活,和孩子一起经历挫折和问题,和孩子一起成长,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