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易遇到的问题
40堂幼小衔接名师语文辅导课:轻松解决孩子语文幼升小必知要点,在家上名师学前班!幼儿园到小学是信息环境转换过程的衔接。什么是信息环境的转换呢?
关键词:信息环境的转换
载体培育认为:
人类从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丰富成长到使用整个过程中,其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的客观信息环境一共要经历三次非常重要的环境转换,即:
第一次:从客观生存信息“放肆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相对约束环境”;
第二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相对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约束环境”;
第三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选择环境”。
由此父母可以发现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阶段是人类第二次信息环境转换过程。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也就是幼小衔接)的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正因为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合理、正确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的决定因素之一。
我们认为,中国父母对幼小衔接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但是重视更多的是围绕知识、技能方面而展开,往往忽略孩子需要应付的“信息环境转换”准备。
孩子在这个“信息环境转换”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环境转换”造成客观生存信息环境中熟悉性信息的改变。由于原有熟悉环境下的逻辑思维的存在,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产生一定甚至相对严重的逻辑思维编织上的不适应,其逻辑思维外在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在这种“陌生感”和“紧张感”的作用下,又会自觉形成对转换的客观生存信息环境产生“逃避感”、“拒绝感”和“放弃感”等等逻辑思维表现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压力”。“压力”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和左右“逻辑思维”的习惯性和目的性,从而导致逻辑思维的编织出现障碍和困难,这种障碍和困难所形成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就是我们普遍意义上所说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一部分。
作为成年人,对客观信息环境转换在逻辑思维适应方面的能力也就是心理的承受能力,比于孩子要强大得多,即便如此,成年人也同样会存在这个过程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例如,我们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在最先的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做事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发表意见、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等现象。
那既然成年人在客观信息环境转换的过程中都会形成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那么,作为孩子而言,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也就是从客观信息“相对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信息“约束环境”的这个环境转换过程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于没有得到过合理、正确培育的孩子而言,是一些父母所无法想象的。又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处于逻辑思维丰富成长过程中的初中期,因而对于孩子而言,其逻辑思维对转换后的客观信息环境在编织的适应时间和适应能力方面都会和成年人有无法比拟的差距,所以他们对于这种客观信息环境转换给逻辑思维造成的压力,是需要父母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正确合理的培育方法进行引导才可以逐步减弱的。因此,在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正确、合理地培育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妈妈,上学坐椅子的时间太长了,我坚持不住了!而且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有那么多同学看着我;课间我想玩,可是我上完厕所就没有时间了……。
不良的“幼小衔接”培育会导致什么?
这种培育的结果就致使很多孩子在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环境转换过程之后不久的时间里,就逐渐地出现厌学、弃学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以致于一些孩子的逻辑思维无法最终形成相对的完整性、明确的目的性、习惯性以及良好的习惯性外在表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