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PK幼儿:存在客观差异
幼儿园的孩子经过学前教育,进入到以学校课堂为主要形式的学习集体,面临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新的规则、新的师生……一切都是新的。这是幼儿走向少儿的重要阶段,也是从活动转向学习的重要始端,走好这一步,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潜在的莫大的影响。
1.生活节奏的差异
幼儿园在作息时间上相对宽松灵活,进入小学以后,学校要求就很严格了。在校时间长了,早晨上学时间提早了,不能睡懒觉,不能拖拖拉拉,不能随便迟到;学习活动安排更紧凑了,每一个具体的时间都有具体的事情。每一个环节都要去参与。如果家长没有提前对孩子进行调整和训练,部分孩子意志比较薄弱,就会产生不适应现象。
2.学习环境的差异
首先,小学的教室不像幼儿园那样充满童趣、充满温馨的气息了,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黑板、宽大威严的讲台、一排排格式化排列整齐的课桌椅,使孩子多了一些紧张感。其次,陌生的校园、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老师,还有陌生的同学,在给孩子带来新奇感的同时,也给一部分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和不安。
3.学习内容的差异
幼儿教育是以智能的开发为主的,注重身体、生理、心理及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因为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考核,老师比较宽容,孩子即使表现得弱一点、落后点也没关系。这个时期,无论教材还是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极强的,很容易学,孩子也爱学。到了小学,大量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代替了图片,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不时还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区里、市里的调研考试。由于遗传、早期教育以及孩子发展的差异性等因素,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缺陷,但是他辨别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能力很差,或者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很差,或者视觉、听觉的协调能力很差。这些都会导致听课、做作业等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使孩子在新的群体中不被认可,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受挫心理,从而导致对学校学习生活的不适应。
4.学习方式的差异
首先,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再以游戏为主,而是以学习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听、说、读、写、计算、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刻苦精神。其次,进入小学以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强调班集体的统一,特别是在规范、要求和教学进度上更是强调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定的作业。有的孩子可能会有点惰性,有的孩子可能动作慢一点,有的孩子可能基础差一些,有的孩子可能自控能力比较弱。这些都有可能使孩子感到孤立无助、害怕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
5.师生关系的差异
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的,而小学老师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对孩子的关注减少,课间孩子自己分配时间,自己参加活动、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孩子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陌生感、紧张感,甚至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