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适应期家长应如何配合老师?

144
作者 fh20120209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9 16:37 字数 4582 阅读 725评论 0
40堂幼小衔接名师语文辅导课:轻松解决孩子语文幼升小必知要点,在家上名师学前班!

刚上小学,很多孩子还不懂上学的真正意义,他们意识不到上学和在幼儿园时有什么区别。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会很辛苦,如果双方配合默契,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永安小学一年组教学组长翟秋红表示,新生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配合老师的工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完成从“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

第一,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一株幼苗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和水等基本条件,同样,孩子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心理和生理的满足,家长对孩子心理需求的关注正如这不可缺少的阳光和水一样重要。

对于刚刚走进校园的孩子,他们难免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众多的同学存在些许胆怯,对今后的校园生活缺乏自信。作为家长,应该为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采用良好的心理暗示,给予孩子充分地欣赏、肯定和帮助,让他们对集体生活充满向往和美好的憧憬,让他们从心理上消除恐惧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四个方面。这是老师和家长们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

孩子进入小学后,在时间上较以前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家长每天早晨要及时叫醒孩子,在吃好、吃饱早餐后准时来到学校。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迁就他,心一软就说让他多睡几分钟。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养成赖床的毛病。另外,学习时要专注、做人要诚信等等许多细节都在行为习惯之列。

有教育专家曾指出,一个习惯的培养平均需要21天左右。好习惯的养成关键在最开始的时候,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不断抵抗懈怠,直到“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它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必须经过点滴积累、循序渐进、长期打磨,必须从早、从小抓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在这些方面,家长与老师要达成共识,并一同努力。

第三,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家长应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即使对老师的做法难以认同,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不满,要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保持可亲的形象。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翟老师深刻地体会到,如果家长和老师的隔阂是一条线,那么,孩子和老师的隔阂便是一道沟。因此,家长要用理智控制言行举止,莫让自己的情绪左右了孩子的情感。如果家长觉得老师的做法有任何不妥,可以直接找老师沟通,在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掉。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育方式方法。这样的话,对于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都是有益的。

第四,正确看待老师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

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总有鲜花、掌声与喝彩相伴,但坎坷、挫折和失利也会不期而遇。多数家长都喜欢听到孩子受表扬的佳音,而不愿听到孩子被批评的消息;希望老师采取鼓励式教育,而不是挫折式教育。然而,翟老师则认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只要是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的,就是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每位家长都应引导孩子:把表扬看成“加油站”,把批评当作“保健箱”,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既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感受到失败的遗憾,从而体验到健全的人生。

第五,坚持与孩子一路同行。

作为一名教师,翟秋红曾不止一次地听学生家长说:“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你怎么教育我都没意见。”由此可见,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既然已经上学了,教育的问题就应该全全由老师负责。

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从出生到小学、初中、高中,孩子接触时间最多的还是家长,家庭对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之前,家长应做到“润物无声地感染和潜移默化地深入”。要求孩子做事认真,家长做事也要严谨;要求孩子喜爱读书,家长也要经常阅读;要求孩子爱劳动,家长也要勤劳上进。因此,家长要坚持与孩子一路同行,共同走过生命中的一段段路程。

北京小学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