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哭闹你明白吗?
在我们乐园有家长这样反映“我们家女儿才四岁,特别爱发脾气,只要有一点不顺心就大吵大闹,哭的不行不行的。为了照顾她,我工作都辞了,可是最近她一天闹十几次,我实在受不了了。结果被我狠狠的训了一顿,没过多久又不行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发脾气、哭闹是有一定的情绪或想法想要表达,一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最常见的哭闹是一种分离焦虑。4岁之前的孩子最害怕的是脱离父母,让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是女孩子可能对父母的言语和行为表现的更加敏感,孩子怕父母抛弃他,不爱他,而此时的哭闹多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发泄。一般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陪伴孩子或家长不在意孩子的内心需求的时候多会出现这种哭闹的表现。所以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和担忧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首先要尽可能多陪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能没有孩子;其次要多给孩子拥抱,拥抱和抚摸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最好方式;此外,如果非要外出不可,一定记得告诉孩子你会非常想他;最后平时呆在一起的时候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非常的关注他。等孩子安全度过这段分离焦虑期,孩子就将会取得各方面能力质的飞跃。
其次,哭闹有时候是孩子掌控父母的表现。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们会懂得察言观色,运用各种方式去讨好和控制父母,以此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其中哭闹是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运用的手段之一,他们饿的时候只要一哭妈妈就会给他们奶吃。有的孩子只要在幼儿园或者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总是文静的、老实懂事的小乖乖,但是一回家就立刻变得任性,肆意妄为。哭闹是他们的获得满足的一种手段,而这类孩子的家庭总会有一个家长是只要孩子哭闹就妥协,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强化孩子这种行为。上面案例中的妈妈说“我们孩子他爸确实是太惯着孩子了,孩子只要一闹要什么给什么。”所以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合理识别和运用情绪。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哭是一种伤心、难过的感受,学会识别和表达哭的行为;其次是进行行为矫正,让孩子知道良好的沟通远比哭闹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乖得时候陪他玩耍,一旦开始哭闹、不讲理时,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与孩子沟通:“宝贝,你刚刚哭是不是想让妈妈帮你穿鞋、帮你做玩具或者想要什么?”当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后,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有什么需要,可以跟妈妈沟通,哭闹是不会得到满足的!”而当孩子试着用语言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和满足孩子(有时候即使要求过分一些也要满足)。久而久之,聪明的孩子会发现如何做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最后,哭闹有时候真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我想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被磕了或碰了,小孩子并没有哭,这会儿家长要是过去安慰一下,孩子立刻嚎啕大哭。这说明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会哭,所以孩子回家之后会将一天在外面压抑的情绪进行宣泄,表现为喊叫、折腾和哭闹。此时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允许其发散,不要抑制孩子躁动的心;其次家长也可以将孩子体内积压的能量转换为动力,比如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涂鸦创作等,这既能调整情绪又能学习新的技能,何乐而不为呢?这里切记的一点是,孩子哭得时候,家长要平和的心态看待他,拥抱他,千万不要试图去批评和教育,否则只能让孩子压抑更多的情绪。
总之,孩子四五岁之前是发展情绪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合理去分析孩子的情绪类型,再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我们每个家庭的宝宝都将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