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小升初”是否应该被批判?

144
作者 euljwsj17438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8 11:52 字数 5063 阅读 1124评论 0

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在北京,比高中毕业生考大学还难。这是北京市民的共同看法。

本来小学6年、初 中3年,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按国家规定,小学毕业生不进行升学考试,自然升入初中学习,就近入学。这样,社会和谐,一片升平。而且,在全国广大地区早已经是如此了。

可是在北京却不然。孩子上四、五年级的时候,家长就要考虑:下一步怎么办?

如果家里收入不高,是平民百姓,或者是外地在京打工人员,这样的家长可以省心。反正家里没钱让孩子上补习班,上什么样的初中,就听天由命了。如果家庭条件稍好一些,还想让孩子上好一点的中学,甚至想上重点中学,好吧,那就要下力量了。

有位名校长说:到小学“五升六”的时候,“很多家长从素质教育观转变成了应试教育观”(巨人学校小学数学部校长 孙树涛语)。也就是说,到这时候,应试教育杀了个回马枪,给素质教育一个致命的打击。宣布:前五年的素质教育对升初中是无用的。其实,家长也没那么傻,他们在孩子还是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找各种课外辅导班,对孩子进行应试辅导了。“素质教育”,在小学校是个尴尬的事,社会、家长,谁还管它。

祸根在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学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重点学校?于是千军万马争考重点学校的局面出现了。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重点中学的几种招生办法,就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小升初”是否应该诅咒、应该被唾弃。

推优。小学把各科全优的学生向重点中学推荐。优秀学生上重点校,一般学生上普通校,这本来是群众能接受的正常的事。关键是“优”的标准是什么?小学生全年任何一科成绩(包括体育)出现85分以下,就不优秀,就被取消推优资格。小孩子哪有不走眼的时候?这样选取优秀生,就把大批可以免试入学的学生,排除到 “推优”之外了。这也就给下边几种招生办法打开了门路。

招收特长生。所谓“特长生”,就是在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小学生是打文化基础的时候,也是长身体的时候。他们的“特长”只是一种爱好,今后的发展还在不可知之数。学生有业余爱好,家长也愿意培养,这是件好事。可是重点中学却抓住了这一点,就招“特长生”,以显示本校办学的“特色”。这个“特色”,是学校显示办学成绩的广告,是校领导显示政绩的招牌,也是社会“急功近利”思潮在学校的表现。请问:这个招“特长生”的方法,想要把小学的教学引导到什么地方去?据说,按这个条件入学的学生,还要和学校签订协议:一周之内要进行两个下午的练习;要参加社会演出。我真担心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招收“共建生”。中央和北京各有权、有钱单位,都可以和重点中学搞“合作共建”;重点中学给“共建”单位一定的入学指标。这是典型的“权利寻租”,是腐败的表现。百姓对此早已是敢怒而不屑于言了。

“点招生”。上级教育部门,给重点校一定的自主招生名额,这本是好事。但怎样实施却出了问题。这些学校利用“点招”的机会,办起了“占坑班”。你要到我们学校来上学吗?那好,先到我校办的辅导班进行辅导,交钱“占坑”。后来,国家教委明令不许办占坑班,有的学校把“占坑班”改头换面变成了其他辅导形式。其实,有些重点学校利用自己的优势,早就办起了“辅导学校”。如“人大附中”的“仁华学校”,“首师大附中”的“师达学校”即是如此。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是历史造成的,而且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有相应的适应措施,把坏事变成好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必须坚持“小升初”不考试这个原则。根据这个原则的要求,市重点中学可以制定出自己招生要求和指标,向各区县分配招生名额,这样完全可以保证重点学校招收学生的质量;同样,各区重点中学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招生要求和指标,向本区各校按要求排位录取。如果这样做,“小升初”的困局是完全可以打破的。

我的建议不见得好,但大家可以集思广益,讨论出一个好办法来。当前的局面,何时是个尽头?



写于2010年暑假

作文大全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