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别走入学区房的误区

144
作者 那一年我们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22 10:39 字数 5395 阅读 1105评论 0

选择“名校”,似乎就意味着孩子的未来有了着落;选择学区房,似乎就意味着进入名校有了着落。虽然我们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可能,但有一点即便选择了学区房,你的孩子也未必就一定能够进入学区名校就读!

对“学区房”造成影响最大的主要是自“入托至初中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以杭州为例,据了解有部分学校规定入学条件是要求学生提前一至两年入住本学区,如求是小学、学军小学、采荷小学、保俶塔实验学校、安吉路实验学校等;还有部分学校则只要求户口在本学区即可,如天长小学、长青小学等。杭州市政府为此曾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杭州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购房入户扩大范围——将购房入户政策实施范围由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钱江新城区域扩大到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区等五城区。按照新规定,只要户口、房产证两本合一,就可以就读学区内的学校。之前,外地人即使买了杭州的学区房,如果户口没迁过来,虽然能进名校,但还是要交一笔择校费,虽然理论上不允许收取择校费,实际上校方还是不反对家长以赞助费捐资助学名义,而非校方官方名义的。

王先生的孩子去年就近(马路对面)就读于某实验幼托园,而今年新学年前园里就提议孩子转学到学区幼儿园,说我们所在的小区不属于学区范围,而学区却在住处几千米以远。我们辗转到学区幼儿园报到,可园方同样不接受报到,理由是孩子应该就近入学,怕我们影响了其他就近入学孩子的录取名额。针对这种“两可两不可”的做法,王先生专门联系了两家园方负责招生的领导。园方负责人明确表示,现在很多家庭有多套住宅,按以往入学程序,当”住、户“不一致时,以实际居住地来确定,操作困难,也难以界定。按照区教育局规定的属地管理原则来缓解这个矛盾,那么孩子很可能在没有学校接受的情况下,由区教育局”统筹“到另外的学校。

问题是,这样一来我们家长会不会为了孩子入学投亲靠友,通过迁户口曲线上学?

如果孩子的父母在杭州另外有房的,需要迁入学区所在地,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是整户迁移。整户的概念就是夫妻和孩子的户口一起迁。如果一家三口属于无房户,按照相关规定,可以挂靠近亲。如果在一所学校附近买房,孩子与父母的户口、房卡都落在学校附近,但是实际并非住在那里,按现在的政策,学校(幼儿园)应该受理这类报名者。但是当学校(幼儿园)报名人数远远超出计划数,招生学校(幼儿园)可自行制定一些政策,孩子不符合条件还是有可能被“踢”出来。为此,家长迁户口前最好能提前向校方了解相关细节(如规定落户年限等),再做抉择。

随着杭州市购房入户范围的扩大,主城区的学区房顿时热了起来,学区房在二手房市场上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学区房的地段好,生活配套成熟,不过房龄普遍有点老。比如城东的采荷小区、城西的求智新村、东山弄等,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房龄老、价格高的特征非常明显。从投资不动产的角度来看,由于大量房屋使用年限超过二、三十年,建筑价值折旧后已与实际价格有些背离;从投资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户分离的实际并不一定能够让孩子进入家长期待的名校。那么,我们有否必要选择学区房,就值得深思了。

在选择购买新的“学区住宅”时,我们不要轻易盲信所谓的“品牌学校”,而是对学校有一个全面了解后,再做选择。现在国内不少大盘通过与名校合作,以名校贴金,作为楼盘卖点,形成了名盘的一大核心竞争力,教育成了某些房产商手中的一张“营销王牌”。教育地产,不仅仅是教育和地产在营销层面上的简单“嫁接”,楼盘自身定位也从简单的学区房向复合型的教育地产进行根本的转变。也有专家表示,房地产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高附加值的产品,与学校衔接,无形中已提高了物业的品质。房地产以教育环境为依托,二者相互提升,这种捆绑式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有效模式。

遗憾的是由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泛滥成灾,部分名校盲目与房产商资本联姻,导致一些学校教学质量远离原有母校的水准,成了“空有其名”的“贴牌学校”。面对良莠不齐难以辨别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和警惕,避免“教育投资”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好在教育优质资源逐步均匀,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各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家长大可不必紧张心情。

给孩子一个适当的教育环境,比盲目追求“学区房”要好的多!

北京学区房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