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新政将影响学区房走向,您知道吗?

144
作者 敲地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22 10:37 字数 9185 阅读 812评论 0

据悉,近期一拨又一拨的招生考试政策频频出炉,冲击着无数家长的"最强大脑"。各种政策之下,家长们难免会感到迷茫、纠结。而纠结的原因是:要不要花几百万元买一套所谓的学区房,投下重金后,是否物超所值?接下来小编在这里为大家解读一下四大新政将对学区房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限制跨区

优质高中不能跨区"掐尖" 传统名校或遭"洗牌"


梳理今年的中考招生新政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减少跨区县招生将成趋势。今后,逐步只允许部分示范高中和城乡一体化学校跨区县招生,且城乡一体化学校只允许合作校向资源输出区招生。原来没有该招生计划的学校,不予新增。

早在此前,市教育部门就曾提出一个未来的构想:鼓励孩子在本地完成12年甚至15年的教育,并且针对这个构想,先后建立了6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另外还有城乡"手拉手"等各种促均衡政策纷纷推出。

今年,优质高中资源相对充足的区县不能跨区"掐尖"招生了。据相关人士透露,继东城、西城、海淀"锁区"后,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朝阳、丰台、石景山也将接力执行相同的政策。可以预见,跨区县招生正在逐年压缩。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各区都留下自己的学生,从前好学生都往"教育高地"跑,"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分析此现象时表示:"过去由于东、西、海三区教育资源好,其他区县好学生都愿意到这三个区上学,导致其他区县的好生源流失,教育质量难以提高。严格限制跨区后,名校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区县势必会加大教育投入,办好学校,加上优质生源稳定了,教育质量将会得到稳步提升。"


有业界人士在深入研究限制跨区招生政策后预测,由于各区的生源将趋于均衡,未来,传统名校将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考试难度降低


高中校比拼"加工"能力 更多学校将脱颖而出

中考试题难度降低是今年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试题难度降低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与中考招生政策没有必然联系。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高分考生会大幅增加,同一分数段的学生肯定会"扎堆儿",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校如何进行录取?对此,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透露,中招录取时,如遇考生总分相同,在"总分相同看单科"的原则下,单科成绩参考的顺序变了。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调整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从"更注重数学成绩"改为"更注重语文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若五个单科成绩仍相同,则按随机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录取。

也就是说,分数相同情况下,谁的语文成绩高优先录取谁,如果语文成绩也相同,再比较数学。之后再比物理、化学,最后才是外语。这种变化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尖子生"不再享有以往的"特权",而伴随着各优质高中招收到的学生更加多元化,有权威人士放言,今后各高中校比拼的不再是"掐尖"能力,"加工"能力才是一道硬杠杠,一些特色高中校的优势会凸显出来。

关键词:名额分配

名额分配比例提升 普通校也有优势


2019年,北京市中招将优质高中名额分配的比例设置为30%。今年,这个比例提高到了40%,并对这个数字进行了细化:各校的名额分配计划将按3:7的比例分配到优质初中校和一般初中校。按照这个比例,即使普通学校学生的中考成绩比优质初中的低,仍有可能被优质高中录取。就读于一所普通校的学生小强(化名)去年就尝到了这个政策带给他的好处:虽然中考只考了473分,但他依然被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录取了,与本校常规途径录取的学生相差了好几十分。和小强一样幸运的,还有其他几十名同学。据校长陆云泉介绍,今年市教委加大了名额分配的比例,普通学校升入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的学生会更多一些。


普通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似乎更容易些,立即让一些"精明"的家长想到了对策:把就读于优质初中,但成绩平平的孩子转到普通校,增加上名校的"保险系数"。但事实上,这几乎不可能。为防止优质初中校学生通过转学占用一般初中校的名额分配指标,北京市教委早有规定:参加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招生的应届考生,必须具有升学资格且具有同一所学校连续3年正式学籍。这表明,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普通初中校必将吸引更多的生源,初中校之间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


关键词:双培计划


高招政策变化 郊区学生考大学有优势


今年,北京市高考改革启动了"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该计划包括"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


整个计划共涉及2000名考生,参加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的市属高校学生通过"1+2+1"的形式完成4年学制,即第1学年和第4学年在市属高校进行学习,第2和第3学年在"双培计划"中的部属高校及"外培计划"中的境外高校学习,参加这两个计划的市属高校学生所需费用由市政府"买单"。而且,2000名考生的名额分配采取的是各区县平均的方式。


因为不是根据各区县考生人数按比例分配,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很快给校长们算了一笔账:2000个名额分摊到16个区县,门头沟区拥有125个名额。今年,全区参加高考的学生约700人,超过1/6的学生有望通过该计划进入高校深造。而据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全区参加高考的学生数为12300人,获得交叉培养计划的名额仍然是125人。两区相比,门头沟区学生申请该计划的成功率,就会是海淀区的15倍。


给校长们算清了机会账,李永生主任还从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公平方面给校长们算了一笔公平账。当然,他的另一个重点是给校长们算成本账:家长送孩子到外区求学,每天接送不现实,很可能花大价钱买一套位于学校附近的孩子。而按目前的政策来看,这样的花费未必就划算,因为在门头沟区上学的孩子机会更大。"我给校长们算完账,也请校长们给家长、学生算好这三笔账,至于他们如何选择,我相信会比以前盲目出区更理性。"李永生主任说。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在大峪中学读初一,按照以前的打算,孩子读完初中就准备"往东流"。但从亲戚那里听说了"三笔账"后,她不再犹豫:"原来买学区房就是为了儿子考好大学,现在不用东奔西走且上大学的机会还大,自己就不要再瞎折腾了。"


对于一度热炒的学区房,有位教育界权威人士曾这样说:"高价学区房,是市场之手造成的,当教育均衡逐渐实现,市场之手也会让房价进行理性回归。"由此可见,是否要买学区房,家长们仍须从长计议。

教育不是短线"投机"


西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表示,所谓"学区房"这些年来一直在炒,只不过是随着新入学政策的推出,越来越"火"了而已。有些家长费尽心思提前买了学区房,可是今年的入学政策在细节上又做了规定和微调,只能眼看着自己的"规划"落空。


这位校长说,目前就近入学带有很强的政策性,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购买学区房这种"投资"有点像赌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从"拼孩儿""拼爹"到"拼房",尽管家长们一直跟着政策跑,却很少有人静下心来研究政策。因为从政策本身的调控作用来说,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其本身就具有"大稳定、小调整"的特点,今天选中了好小学,这所小学现在对口某优质初中,六年以后还一定是这样吗?


他表示,教育应该是长线"投资",不是短线"投机"。所谓"投资",不一定是花重金买学区房,应该还有很多可以丰富孩子学习生活的方式。大多数家长在择校上具有盲从心理,很少有人关心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仍旧不能走出所谓"重点校"的影子。每一所学校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好学校的评价标准也在变。所以,不是购买了所谓的学区房,把孩子送进"名校"就万事大吉。

北京学区房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