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二语言是否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出生一周内的婴儿,给他听不同的声音,有几点比较有意思的,首先是在所有的声音刺激里面,新生儿最喜欢听的是人的声音,也就是说他能分辨出哪些是语音;第二点是,给他听母语,然后再听外语,这时候他会表现出新奇的反应,如吸吮停止或吸吮的频率有变化,这就表明他能区分母语和外语;第三点,他不但能区分母语和外语的语音,其他外语之间的语音他也能区分。比如先给他听英语,在他有了习惯化的反应之后,如吸吮奶头的速度变慢了,这时再给他听法语,他的吸吮速度一下子又变快了,也就意味着他能够发现有这种改变。这些令人惊奇的结果表明新生儿具有分辨不同语音的能力。
如果婴儿一直生活在一个单一的语言环境中,那么到六个月以后,他仍然能够很好地区分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异,但是他区分外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异的能力会慢慢退化,到十个月以后他的这种能力就和成人差不多了。咱们要从来没有学过别的语言,那么你听英语或日语时都不能分辨了,那孩子到十个月以后也变成这样了。这种变化好不好呢?从母语学习的角度来说当然好了,因为它有语音系统的专门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他没有接触另外的语音系统的机会,那么他原来具有的分辨不同语音系统的能力就退化了。
所以你要说孩子特别小时是不是就能学外语,答案就是能学。那是不是越早越好呢?那就要看你是什么样的环境了。一般来说,语音的刺激,给得越早越好,因为有助于帮助他维持天生的分辨语音的能力。但并不是说你越早给他,他的语言学习能力就越强,这就涉及到你怎么给他的一个问题,你的坚持性,你给他的方式,到底给他什么样的刺激,这些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是否可以在同一时期给孩子多种外语语音的刺激?
原则上来说,你不考虑实际的运用价值,不考虑别的其他因素,单单从孩子能力上来说,他没有问题。但同时给他那么多的语言刺激,在实践上的价值有多大?
一般认为,如果想为孩子创造一个环境的话,应该是定时的给他。一天之中你要确定一些时间段来给他一些固定的刺激。另外这些刺激呢,它应该更像母语中的妈妈语,而不是一些机械的、刻板的、成人化的语言。因为对孩子来说,最能引起他注意的不是别的语言,恰恰是妈妈语。比较缓慢的、重复很多的、充满情感的、语调夸张的,这样的一些语言刺激更能引起小孩子的注意。如果要给他一些外语的语言刺激,也应该是以这种方式给他,而不是别的方式。
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在母语的语言环境设置上,更多的是人和人的交流。但在孩子学外语的时候,很多家庭做不到人和人的交流,那么通过仪器放出来的声音,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能像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那么有效呢?也许它不像面对面地交流那样吸引孩子。但一个家庭如果你做不到面对面的直接的语言刺激的话,那么你可以退而求其次,采用仪器设备定时地给孩子提供一些能够吸引他注意的、能够让他接受的语言刺激,其实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也是有意义的。
双语教育是否越早越好?
纯粹从孩子的能力上来说,早一点会更好。如果环境足够好,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像荷兰、比利时,孩子一生下来,就接触双语的环境,医生、护士可能就说不同的语言,所以它就没有这个问题。这时,孩子的能力和环境就是最大程度地吻合在一起了。但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我们更多的是以汉语为宏观的语言环境,那这个时候孩子的双语教育是不是越早越好?这就不完全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了,而是你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去改变这个以汉语为主导的语言环境?
也就是这不光是一个孩子能力的问题,而是你到底能做多少的问题,你能做到,他就能学到。对家长来说,这才是真正关键的问题,而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更好。比如说孩子一岁时我不能提供,但两岁时我能提供,那么从两岁时开始学就是最好的。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很困难,语言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他要实现和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那他就要掌握这个工具。
理解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点,不是孩子能不能,而是家长和教育机构你能不能做得好的问题。
好的外语学习的环境不完全取决于爸爸妈妈或老师是不是外语方面的专家,而是取决于你是不是为他提供了有利于他去喜欢这种语言,有利于他去探索这种语言的支持性的环境。而这种支持性的环境哪怕你一句外语都不懂,你也能做到。
举例来说,在家庭中可能有很多父母懂一点外语,但并不好,那这时候是不是你就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了呢?不,你仍然可以,你可以怎样去做呢?你给他提供资源,比如说图书、磁带、VCD,固定时间收看电视节目,带他去参加课外班,这些都是提供支持的方式。语言的刺激一定要定时定量地给,在家里哪怕你一句外语都不懂也可以做到。比如你可以为孩子设置一个学英语的时间,在他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比较好的时候,为他播放各种符合孩子兴趣特点的语言材料。一开始选择符合妈妈语特点的材料,更大一点符合他的生活世界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童话故事或反映孩子生活的小的片段,等等。在他觉得发闷的时候,在他不想学的时候,不去强迫他。在他学习的时候,鼓励他去模仿,对于他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点进步都积极地去赞扬,支持他往前走。这就是一种支持性的环境。幼儿园里也一样,老师不懂外语也请不起外教,那怎么办?你也可以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固定时间,老师和孩子一起看VCD,有画面的支持,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这都是可以实践的方式。直接的训练可能有用,但对孩子来说,支持性的环境也很重要,可以帮他们在这方面想一些办法。
孩子学外语的目的是什么
那先问一个问题,孩子学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首先就是交流,虽然它也是思维的工具,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交流。你要用语言去表达你的思想,吸收别人的思想,去沟通,去协商,去解决冲突等。那孩子学外语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否认孩子学英语有功利的目的,这个世界竞争太激烈了,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另一种语言比别人掌握得更好,那么从小就要学。功利的目的没错,但它在不同的阶段它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孩子学外语的目的决不是今天背几个单词,明天背几个句型,而是发展他对于学习这种语言的态度,他愿意用这种语言去表达和沟通,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在这样的目的达成的过程中,他自然会掌握一些语言的形态。
也就是说,首要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或技能,而是让他喜欢这门语言,让他愿意用这门语言去表达。从具体的目标设置来说,幼儿阶段学外语,应该是听说为主,因为在母语学习过程中,在幼儿阶段还不能到读、写,外语就更困难了。但听说决不是机械的训练,而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就是你要有想法,愿意用这种语言去表达,这时候,听和说才是有价值的。所以说要给幼儿阶段的外语学习定目标的话,态度和情感是领先的。实际操作时,从技能上来说听和说是领先的。读和写不是要完全禁绝,但相对来说要往后放。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 陶沙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