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年轻(31岁)哈佛华人正教授回应: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144
作者 聆听的心心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3 12:43 字数 17196 阅读 648评论 0
世界冠军教你下国际象棋!0基础国际象棋启蒙课
尹希,31岁,高智商且高颜值,热爱马拉松和攀岩,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华人教授。尹希1996年考上大学(《人民日报》1996年9月6日)学苑出版社在即将推出的“北京八中超常教育30年文集”中,“学生篇”的书名——《我喜欢展望无尽的未来》,选用的就是尹希的话。1998年,学校请毕业生们写一写少儿班。尹希说:“我不喜欢回忆,我喜欢展望无尽的未来”2019年,似乎印证了“我喜欢展望无尽的未来”这句话。9月4日,从大洋彼岸传来消息,31岁的尹希,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哈佛大学华人正教授。尹希,1983年出生,9岁考入北京八中少儿班,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儿班(5年制)。17岁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是当年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年龄最小者。1997年,大学一年后尹希(右一)回八中看望恩师体育老师杜老师2001年尹希所在的少5班同学又和当年体育老师杜老师一起登香山尹希,24岁成为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助教授,哈佛大学为他打破了不留本校博士毕业生任教的惯例。28岁成为副教授,31岁成为终身教授。尹希,在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弦理论”方面大有建树,是国际物理学领域冉冉升起的明星。弦理论,理论物理的分支学科。其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2019年夏,正在北京八中少19班就读的庄裕容,到哈佛大学参加暑期学习。尹希在哈佛物理大楼自己的办公室里,和小学妹就关于少儿班、智商、兴趣、高考专业选择、职业等国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长谈。而后,尹希还带着小学妹去攀岩。尹希在攀岩(一)从以下的访谈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有着健壮体魄和灿烂笑容的年轻人,是怎样彻底颠覆传统印象中物理教授的形象的。本文由尹希的八中少5班副班主任,从1987年起就参与八中超常教育工作的王竹颖老师推荐。并将收入八中少儿班成立30周年文集中。1、少儿班学生的年龄偏小,是优势还是劣势?我认识很多国家的人,年龄小的时候就开始读大学,这其实很普遍。比如说,我们哈佛物理系的另外一个教授,DanielL.Jafferis,跟我同年,比我大几个月。我17岁到哈佛研究生院;他14岁到耶鲁大学读本科,18岁来哈佛。日本有个著名的教授HirosiOoguri做弦论的,24岁就当上了东京大学的终身助理教授,现在是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当然不同的领域不一样,但在偏数学,或者是理论物理的领域,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这种现象很普遍,年龄小是一个优势。2、八中少儿班“自然体育课”有助于学习、研究时缓解精神压力。国内很多家长让孩子专注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这是一个不好的做法。有些从中国大陆来的学生,比如物理成绩很好或学术上做的很好,但除了物理之外,别的什么兴趣都没有,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研究物理的,到某些时候会有学术上的挫折,有时候会做不出来,很困扰。如果你没有其他的渠道,没有其他的生活的话,这时候心理上压力会非常的大,或心理上完全承受不了。当然,一般从少儿班出来的不太会。至少我在的时候,少儿班还是很注重课外的东西的。八中少儿班最好的是自然体育课,每周都有一个下午游泳、拉练、划船等。锻炼这件事,主要还是要培养兴趣。3、听说您不仅跑马拉松,还健身?是的,除了跑马拉松,现在主要是攀岩多。做学问,有人可能觉得只要读书就可以了,其实心理上的承受力很重要。很多人很有做学问的天赋,但最后不是很成功,主要是心理上的因素,遇到挫折不知道该怎么办。4、有人觉得上八中少儿班太苦太累了,您怎么看?如果你觉得学习很苦的话,就不要学了。我从来不觉得学习很苦,而是觉得很有乐趣。哈佛数学系有个非常出名的教授,NoamElkies,酷似伍迪?艾伦(美国电影导演、编剧、演员、作家、音乐家),24岁就是终身教授了,他兴趣很广。作为数学家,弹钢琴达到国际的水平,国际象棋水平也很高。他属于埋头学习的人,但他有很多兴趣。我有时候会参加招生工作,研究生或博士生,会阅读很多材料。有一个申请者在大学期间是弹钢琴的,他已经达到了在世界巡回演出的水平,不是学物理的。他突然觉得对物理有兴趣,想上物理研究生院,于是他花了两年时间学物理、参加各种考试。虽然他在物理上的成绩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只花了两年时间很快就学会了很多,我觉得这个人很有能力,我们就把他招进来了。能够有很快的学习能力、很强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事情,之前什么样的背景是次要的。5、您是如何找到您的专业兴趣的?学生一上大学就要选择专业,有它的好处但坏处更大。重要的是要完全看自己的兴趣,不要因为这个专业容易找工作就去学。找工作是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学,就是要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找工作是以后的事情。你不可能在刚上大学时就知道自己四年后想干什么。所以兴趣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你知道少5班的张湛吗?张湛本科学化学,后改文科了,他特别想研究近东的语言文化,就到哈佛学习。这个就很好。6、是不是大学四年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就好了?好多人拿到博士学位以后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一般人不了解理科方面的科研,觉得学纯数学不容易找工作。在学术上,纯理科确实竞争很激烈,但在学术上你能拿到博士学位的话,其他什么专业都可以做。毕业之后,你什么都不怕。你如果只学计算机专业的话,你可能在某些编程方面很熟练,但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技能,这个技能任何一个人给他几个月时间都能很快地学到。但是理论物理做研究这个能力,不是学几个月就能学出来的,需要很多年。而且人的思维方式得到训练之后,做其他行业什么都不怕,就是说你不会觉得很难,担心学不了,你学理论物理或者学数学之后,你的mindset(思维方式)就会不一样。你不会觉得这个东西很难学到,你只会觉得这个东西其他人学不了,而我能做。7、有人批评过您“骄傲”吗?您怎么看待“骄傲”?中国的家长,一般会觉得骄傲是一个不好的事情。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骄傲比不骄傲要好。中国很多人缺乏“骄傲”的心理,你应该知道自己强在什么地方,不要总是很“谦虚”,过度谦虚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有些人实际上某方面做的不行,但还觉得自己很牛,这就不太好。但是如果你比别人强的话你应该知道这个。人需要有自信。8、钱学森曾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作为个人来讲,应该怎样去突破?实际上在美国,现在各种学术方面,华裔做得出色的非常多。国内给每个人的选择还太少,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可能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学术和做工程是很不一样的。做纯学术比如理论物理,其性质和职业运动员有点相似。做理论物理就像一个运动员想去参加奥运会一样。能够做到顶尖的人非常少。你必须非常努力,但是光凭努力还是不够的!你要做的比所有人好,你是需要某个方面的天赋的。但是一开始你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什么地方。你需要尝试很多不同的方面,或许你才能发现。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对更多人来说,有更多选择肯定是更好的。9、您如何定义成功?像您在理论物理方面做出一些成果来,这就是成功吗?你把成功定义在某个领域之内了。其实成功是一个整体的事情,不光是在职业上,还在于生活上,人首先要乐于生活。如果在心理上很压抑,即使职业上做出了成绩,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事情。做学术的人总是很少的,我很多的研究生同学也不是做学术的,比如,他们有些会去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人对成功的定义就是挣多少钱、薪水多少。但归结到最后,还是你是否乐于生活,乐于这做这个行业。对我来说,如果我不喜欢我的这个职业,钱再多也不会很高兴。因为你想每天工作八小时或更多,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工作如果不是很happy的话,你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自己不高兴的事情,钱挣得再多也没有什么用处。如果你做一个自己很高兴做的工作,即使薪水很少,但是是你乐意做的,这个就更好。10、您说的成功还有其他例子吗?我的八中少儿班的另一个同学,是数学女博士,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之后在纽约工作。她很喜欢长跑,在跑步方面很有潜能。她没跑过马拉松便直接参加60公里的比赛,在纽约中央公园跑,成绩还不错。她参加过很多比赛,如100多公里的越野赛,还赢过不少女子组比赛。她怀孕了还跑了80公里的越野赛。后来她回到北京,参加了北京的各种赛事,在业余的马拉松圈子里很有名气。作为一个人来说,她就是很成功的。现在你可能还不会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如果以后你觉得事业很重要,那你就把时间花在事业上;如果像有些人觉得事业不那么重要,那么你可以做其他东西。我科大的一个校友,现在西雅图做软件方面的工作,但他业余的职业是教人登山、攀岩。他特别喜欢户外运动,一年很多时间在户外,他的登山、滑雪等技能都非常专业。他在户外活动方面兴趣广泛,生活上特别有热情。在一些人的眼里,软件工程师的生活平淡枯燥,但他的生活非常非常精彩。11、有些人比较幸运,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有些则没有那么幸运。是的,兴趣改变的话可以转行业。比如有一天我不想做理论物理了,我可以改学数学。在我的领域中做弦论最出名的,叫EdwardWitten(爱德华?威腾),他本科是学历史的,物理是他自学的。学完之后去普林斯顿,然后就变得非常出名了。他做了博士后,直接就升了终身教授,没有经过副教授这个阶段,非常非常牛。真正有才能的人,做学术靠自己就可以。去什么地方学,在本科之前这个阶段都是次要的。主要是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任何一个专业你想要做得不错的话,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光是上课肯定不行。课程安排只是让所有人都学懂,但给不了你想要的东西。你要很出色,你必须做到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事情,只学课堂上的这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我本科的时候花在课业上的时间很少,大部分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哈佛数学系,有些人在本科的时候就给研究生做助教了。他们做助教时把博士生的课程学完了。你只是学本科生的课的话,你就会很普通。在本科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真正的数学或真正的物理要做什么,你学的东西只是16世纪的物理、数学,和20世纪的差别是很大的。要在学术上很出色的话,就要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精神。你必须要比别人更出色。所以兴趣是最重要的。12、会不会有这样的人,他一辈子也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当然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有些人对某一方面有兴趣,但没有天赋,这种情况也会很多。比如我对跑步很有兴趣,但我没有天赋,我不可能成为职业的运动员。运动上的天赋用肉眼能看出来,但是学术上、职业上的天赋肉眼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这个就比较tricky(难办)。有的时候需要训练。但是你必须去试,你不试的话你总是不知道,当然你试的话也不一定有结果。但不管如何要敢于尝试,你觉得想要做什么的话,就去学、就去试。之后觉得自己学不好,没关系。13、您是小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志向吗?我从小时候就知道自己想做物理的。说实话,那时候纯属只是一个romanticidea(浪漫的想法),不是真正知道物理是做什么的。那时我读过物理学家的故事书,觉得做物理学家是一个最好的职业。中学有段时间也曾想过学化学,因为化学很直观,可以接触化学的各种试剂,做实验,非常有意思。中学时的物理是拿一个球放在水里,很无趣。实际上,中学时接触的物理、化学和以后做研究的物理、化学,完全是两码事。我大学时对纯数学很有兴趣,差一点儿就去做这方面的研究了,我现在做的和纯数学实际上很相近。14、理论物理对数学要求很高?有人说中国学纯物理的学生数学不行,您怎么看?对。和其他的物理相比,数学要多了很多。在中国,物理系的数学比数学系的数学低一级,很多人没有机会学真正的数学。这样的话,物理系出来的人数学背景不是特别的强。这样的数学背景对大部分物理专业是可以的,但是有些物理专业如弦论的话就不行了。如果说平均水平的话,中国学物理的数学水平并不差。但同时具有非常强的物理和数学背景,这样的人就非常少了。15、超弦理论是有关宇宙起源的理论吗?在物理学上有些听上去很宏大的理论,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解答,没有任何线索的话,没法做研究。做研究的话要做实际上能够解决的问题。比如气象学是很重要的,但是答案也许是很无趣的。比如说需要解释基本的粒子,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去解释,但是你并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去问。有许多很难的问题可以去问,比如地球表面有多少棵树?但你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少棵树、多少山这没有任何意义,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有时候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问题,但是你在探索的过程中会认识到很多深刻的问题。16、您在您的领域里孤独吗?不孤独啊!我经常到世界各地去交流,主要是同行之间的交流。Formallecture(正式讲座)用处不是很大,我经常去参加一些会议,真正重要的是私下的讨论,需要对论文背后的思想进一步沟通。现在每年1/3的时间我都在外出。像今年的冬天,我有一个月的时间在以色列,一个月的时间在加州芭芭拉,7月份在Aspen。大部分时候的交流都很重要,有时候纯数学方面的交流必要性没物理那么大。一般数学家不用太交流,比较孤独一些。现在中国数学家最有名的是张益唐。知道张益唐吗?张益唐最近解决了数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上非常非常著名的大师级人物。他解决这个数论问题的时候已经58岁了,在新罕布什尔大学做讲师,没有教授的职位。他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找不到教职,曾在赛百味做会计。他心理素质非常好,即使在赛百味做会计,即使没有数学方面的职位,他还是对数学不改初衷。他不会觉得很受挫折,不是说没有工作就不想做数论了,而是继续自己的研究。十几年之后他做出来了,他做出了学界没有做出来的事情。专家看了他的成果之后觉得不可能,因为这是一个学界从未听说过的人,他居然仅用一个方法就把难题解决了。17、您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算?理论物理不用去实验室吗?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算,因为如果一个问题到了直接算的程度,那么问题的一大半已经解决了。大部分时间是在想用什么方法来算。我基本上不去实验室。18、在您的领域思想很重要?像牛顿看到苹果掉下来想到了引力?微积分?苹果这个事情估计不是真的。牛顿最重要的insight(洞见)不是引力,而是发现物理现象可能用数学来描述。不光是微积分。这是整个儿改变历史的事情,之前不存在理论科学。之前人们看到一个现象是现象,而牛顿能够认识到物质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用数学来描述,这是最重要的——insight(洞见)!
小学作文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