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简介

144
作者 青涩的历程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3 11:51 字数 5725 阅读 1265评论 0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北外附校)直属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具有鲜明外语特色的寄宿制学校。

1959年至1964年,为适应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的形势需要,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决定创办外国语学校,以培养高级外语人才。1959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成立,至1964年,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地的外国语学校相继成立。外国语学校培养了大批享誉中外的外交、外事人才,被称为“外交官的摇篮”。

197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西院。因大学规模扩大急需办学场地等原因,1988年,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停办。

200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决定重办附校,9月份,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开始招生。目前学校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占地面积7.53万平米,建筑面积近7万平米。校内环境幽雅、设施完善,拥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学生餐厅、学生公寓等先进设施。校内还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讯系统、理化生实验室等各种专用教室及设备。

北外附校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国际部三个教学区域,现共有87个教学班,中外籍学生2700多名,专任教师265人,常年聘有外籍教师近2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外语教育专家、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陈琳教授担任学校顾问。学校拥有一支以中小学特级、高级教师为主体,博士、硕士、留学归国人员及面向全国招聘的优秀教师、优秀大学毕业生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北外附校教师团队。

北外附校秉承“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优、综合素质全面的国际化人才”,以“团结、紧张、宽容、严谨”为校训,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兴校”发展战略。学校下属各学部努力落实“外语特长,文理兼优”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营造“严谨笃学、自强不息”的学风,培养“合作共享”的现代意识,修习“宽容大气”的良好心态,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

北外附校以“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为外语办学特色,开设有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种。有6个国际课程班,国际班学生近70%升入国外知名大学。北外附校是德国政府“伙伴学校”、多伦多大学“师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国家汉办基地学校、北京市“具有接收外国学生资质的学校”。有来自美、澳、英、德、加等多国的外籍教师和学生在我校进修、学习或工作。北外附校与多个国家大、中、小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友好交流活动。北外附校的学生借助这些交流活动,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成就优秀的世界公民。

北外附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涌现出一大批科研型教师,取得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近几年来,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译著以及论文发表或获奖的教师达百余人次。校本教育科研为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丰富的国内、国际资源,北外附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质量稳步上升,北外附校品牌日益响亮,获得了近二十多项国家级、市、区级集体荣誉。志存高远的“附校人”开启了新的征程,一片新的灿烂正从燕山脚下冉冉升起!

北外附校发展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外语特长、文理兼优、综合素质全面的国际化预备英才。

2.教师发展目标:有一批“师德楷模、育人专家、教学能手”的教师,有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北外附校教师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成为“双复型”外语特色学校,即具有“复语复合型”(开设多种外语、培养复合型人才)外语办学特色的知名学校。

4.“双复型”外语特色发展目标:中小学英语教育水平领先,为培养外交人才打下全面的文化基础;初中、高中开设双外语特色班;外语教学“小班化、全外文、沉浸式”;建立安全、可靠、多元、有效的“订单式”国外升学体系;争取政策,构建与北外大“双复型”人才培养相衔接的课程和升学体系。

5.课程发展目标:学科教研组具有强大的课程“二次开发”能力,学校有一套“复语”外语教学的校本课程体系。

6.管理体制建设目标:成为典型的学习型学校组织,建立全面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7.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团结、紧张、宽容、严谨”的校风,风清气正的校园,积极向上的氛围。

8.北外附校教育品牌建设目标:“全人教育”模式;“育人为重,育人引导教书”的工作方式;“双复型”外语办学特色;多元化升学途径;国际化办学风格。

作文大全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