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简评
在历经了多年的中考改革之后,16年中考语文从题型到内容发生了一次质的改变。现在的中考语文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各位同学和家长最担心最头疼的科目。那么今年的中考语文和去年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变化呢?对于非应届的同学来说,又能给接下来的初中语文学习提供哪些指导和帮助呢?
对比16年的北京中考语文,今年的考题可是说是稳中有变,新中有实。在整体框架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对题目细节略作调整,考出了语文学习中的新能力,新思维。下面带着大家一起看一看本次考试中都出现了那些新变化。
变化一:题目进一步强调"真听,真看,真感受"
从今年的北京中考语文试卷中我们可以发现,题目越来越强调学生要真正阅读,并拥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以名著为例,并没有像去年一样考查具体情节细节,而是以感悟启示或者整体认识这种宏观开放性试题为主,情节考查只占2分。对于读过原著的同学来说,这可以视作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不用去刻意记忆繁复的情节,但是对于没读过原著的同学,这有是一次难度的提升。再以作文题目为例,半命题作文" 贵在真",也是在进一步强调作文中要蕴含学生的真情实感。
变化二:知识整合迁移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今年的北京中考语文虽然从题型上看整体上变化不大,但实际上题目的综合性在试卷中进一步凸显。去年的考试中传统文化题都是就文化考文化,比如对联,考查对仗规则和内容的理解。而今年传统文化出现了综合考查的形式,将名人故居,文学常识,对联综合到一起进行考查。书法题和文言文结合考查,以及名著《论语》中隐含断句考查等等。一系列题目细节的变化,要求考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一定要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整合、迁移、举一反三。
变化三:课外文言文考查得到确认
今年的北京中考语文明确在题目中加入了课外文言文部分的考查,沿用了课内外文章对比考的形式,但是课外文言文部分只考查了文意理解,难度较大的词句翻译并没有在试卷中有所体现。这主要考查同学对于文言文的语感,对于正常学习过东学堂"积累诵读"模块的考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是按照高考文言文的发展演变节奏来看,中考的课外文言文存在难度逐步加大的可能,因此非应届的同学需要做好应对课外文言文词句考查的准备。
基于以上变化我们发现,中考不仅考查我们语文的基本素养,更要求我们回归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东学堂语文多年教学努力的方向,如果大家在初中阶段完成了相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那么,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特别推荐】2019年北京中考真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