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项目管理办法出台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日前出台。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每学期要参加5次开放科学活动,按任务单要求完成1次活动计1分,2学年累计共需参加20次活动,满分为20分。学生参加活动累计分数,中考时计入物理、生物(化学)科目原始成绩。
不少于2/3时间用于动手实践
管理办法中规定,开放科学活动将定期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活动资源。符合征集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与博物馆、企业、社会团体、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都可申报。资源单位要组建专业团队,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教育规律、科学活动规律开发并申报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开发要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立足主流前沿科学领域,采用实验探究、动手制作、实践体验等方式实施。活动设计要具有不同难度、复杂度,分别符合七、八年级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能力水平。活动项目设计以任务单为核心,是认定学生分数的重要凭证。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要求,活动项目设计要聚焦科学实践活动主题,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避免成为单一的生产、劳动技能型活动。每次活动时间按2小时(计3学时)设置,要有不少于2/3的时间用于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选课与送课到校相结合
学生和教师可通过初中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http://kfsj.bjedu.cn)预约活动项目,记录、评价活动情况;区教委、学校通过网络平台监控、分析学生参加活动情况;资源单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活动项目发布、考勤、任务单上传等。
开放科学活动采用自主选课和送课到校两种方式。自主选课时,资源单位按要求在网络平台发布活动课程,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每次参加活动的学生来自不同区、学校,单个项目每次活动一般不超过30人。活动时间主要为周末、假期。送课到校方式为资源单位按要求在网络平台发布活动课程,学校管理教师在征求学生意愿基础上,统一为学生预约活动,一般会打乱原班级建制组织活动,单个项目每次活动一般不超过30人。资源单位组织师资,携带设备、材料,到学校为学生提供活动服务。活动时间由学校和资源单位协商确定。学生参加开放科学活动时间原则上为每学期开学初至寒暑假开始后第一周。
外地转入考生要补足活动分数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资源丰富性和多元性,学生每学年参加同一资源单位活动原则上不超过3个,同一活动项目不能重复参加。为让学生能和不同班级、学校的同学交流学习,原则上一次活动中来自同学校同班级的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同时,鼓励资源单位在郊区设立活动场所,开设自主选课类型活动。
特殊教育学生、中途由外地转入北京学生或其他由于不可抗力无法按要求参加开放科学活动的学生,要采取后续学期补课的方式补足活动分数。如确实无法按要求完成开放科学活动任务,可采取校本科学实践活动替代的方式补足活动分数。
资源单位要严格保证活动时间和质量,不能安排商业性内容,不能干预学生预约活动。活动结束后,学校要督促学生、教师实事求是对活动进行网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