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与通州“一对一”31对学校“手拉手”
通州区31所学校将得到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内市级名校的“一对一”对口支持。
市教委:市区联动 精准帮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10月12日印发《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2019—2020年)》,正式确立通州区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明确14项重点工作方向,全面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通州区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将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改革创新、涉水尝试,使全区各校在未来三年全速、全面、全新提质。
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表示,希望城区学校与通州区各校共同制定规划,供需对接,做到精准帮扶。目前,由市教委统筹,协调有关区教委和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和平里四小、北京八中、北京十二中、陈经纶中学等31所优质学校与通州区中小学建立手拉手关系。
通州区教委主任申键表示,通州将以“手拉手”项目启动作为起点,着眼区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按照“市区联动、需求对接、精准支持、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继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市副中心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州区:“一校一策” 全面提升
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对“手拉手”对口支持提出三点建议:通过调研,了解手拉手学校优势与不足,积极确定内部需求,双方共同协商,确定手拉手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制订对口支持计划,做到“一校一策”。校际之间要根据计划,采取互走互访的方式,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支持,共商共研,共建共享,保证对接质量。合作双方要在课程资源、学科教研、教学管理、校本科研、德育工作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对口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聚焦解决学校突出问题,精准提升学校质量,有效转化潜在能力,力求优质资源全覆盖;要开展多种教育教学相关活动,进行互助式教研。
通州区教委将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手拉手学校发展提升提供经费支持,借助此项目切实提高质量,提升品质,整体提升城市副中心教育水平,促进通州区中小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也将借此分层次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培育一批通州区优质品牌学校。
到2020年末,通过《支持计划》的项目实施,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布局整体优化,优质资源全面覆盖,形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初见成效,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副中心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形成富有活力和特色的副中心教育品牌。
对口校:力促均衡 供需合拍
目前,通州区公立学校包括32所小学、24所中学和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此次参加结对学校占区内学校近半数。
参与学校之一的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是由潞河中学承办的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这次对接计划中,学校将与北京市教科院进行对接。“非常高兴有机会得到专家的引领和支持,为学校后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校长孙会芹说,“作为新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育人方式方面都处在起步阶段,由教科院支持会使这些方面得到提升。学校也将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准对接点。比如学校70%的教师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还有部分参加工作在三年内。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是当务之急,希望专家能够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方法。”
“相信以北京四中为代表的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对口支持,会进一步促进通州区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与梨园学校对口支持的北京四中党委书记王红表示,四中将会扎扎实实地实施支持计划,按照梨园学校的需求做到“一校一策”,“供需”合拍。四中将从教师、骨干教师和干部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希望建设畅通的网络渠道,便于进行课程、日常教研共享,使两校间的德育活动、社团活动等实现线下共享、线上互动,并进行游学和访学的互动,让合作实现常态化。